茶樓飯館看當年 {港人舊習,晨早上茶樓,飲茶吃點心,啖其「一盅兩件」,然後返工。}

茶樓飯館看當年 港人舊習,晨早上茶樓,飲茶吃點心,啖其「一盅兩件」,然後返工。清人張德彝《隨使法國記》說:同治九年(1870年)他經過香港,曾在蘭桂坊楊蘭記茶社少憩。sponsored這是香港食肆最早的文字記錄。但20世紀初,該茶社已不存在矣。香港茶居,多設於市區中心繁盛街道,分大茶樓(有樓座)和地檔(只有地下一層)。地檔又稱「地踎館」。茶樓、踎館,茶價高下不同。大茶樓的茶座分等級,茶價由港銅元八仙(銅板)至港毫銀一毫。地檔則收二仙至三仙。辛亥革命前後,香港出名茶樓有皇后大道中的「得名」(後遷往灣仔大道東)、「三多」、「得雲」,上環大馬路的「富隆」,十王殿的「平香」。地檔茶居,在中環荷李活道、威靈頓街、結志街,都有開設。sponsored↑金陵酒家。↑「卡位」茶居,今日還有乎?sponsored↑茶樓童工,已成陳年舊事。↑大龍鳳茶樓,澳門新馬路,十月初五日街。sponsored↑大龍鳳,前身為得來茶樓。↑澳門,龍華茶樓。sponsored↑澳門,龍華茶樓。↑老茶客。sponsored↑深水埗龍江茶樓,1950年代。↑豪華茶樓,油麻地佐敦道,1950年代。sponsored↑座落油麻地佐敦道,官涌街市旁的雲天大茶樓,1950年代開業,和其他舊式茶樓一樣,每天早上6時開始營業,直至晚上11時打烊。↑嘆茶撚雀,一箭雙鵰,雲天大茶樓。sponsored↑嘆茶,兼嘆報紙,雲天大茶樓。↑蓮蓉包,油麻地,得如酒樓。sponsored↑叉燒包,最啱「打底」。↑半透表皮,吹彈得破。sponsored↑腐皮雞紥,亦名點也。↑飲杯茶,吃盅飯。↑多男茶樓,西營盤。↑多男今昔,搖頭嘆息。↑多男酒樓的圓型卡位,椅大而桌小,只合品茗。↑北豪茶樓,大利冰室。↑圓型建築物為皇后大道西的金華酒家,左側是富隆茶廳,1970年代。↑富隆大茶廳,1970年代。↑高陞大茶樓,1970年代。↑平香茶樓,永樂街。↑平香茶樓,永樂街。↑灣仔「大澳飯店」,旁為興建中的「光華大廈」。↑左起:大澳飯店、灣仔茶樓、灣仔大飯店。↑灣仔茶樓西面的「頣園大酒家」,軒尼詩道。↑蓮香樓,碩果僅存。↑舊式茶樓保留傳統格局,沿用銅造鴨嘴壺及茶盅。↑獨有茶盅。↑蓮香樓,中環威靈頓街。↑街坊茶樓。↑大牌檔風采。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