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求道,貴在明心見性
如果我們能夠把握住明心見性這句話,必定能進入到禪的世界,必能受到禪的妙用。打坐只是形式,不是根本。
有一位官員,姓薛名簡,曾經問過六祖慧能大師:「現在京城參禪的大德們都說,如果我們要開悟,必須要參禪入定,請問六祖慧能大師,您有什麼高見?」
六祖大師回答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是說我們參禪為了要明心見性、要心地豁達開悟,哪裡是在坐?心如果不悟,怎麼坐也不能覺悟。等於一隻牛拉車,車子不走,你是要打牛呢?還是要打車子?打車子沒有用,要打牛;光是坐也沒有用,它需要用心。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必須知道,禪不能從坐卧之相去計較。六祖慧能大師曾經說:「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原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行住坐卧,搬柴運水,乃至揚眉瞬目,一舉一動,哪一樣不是禪的境界?寓禪於行住坐卧的生活之中,才能體悟真正的禪趣!
當初懷讓禪師跟馬祖道一禪師說:「磨磚既不能成鏡,枯坐也不能成佛。」這些先聖祖師們的話,都是在教導我們,不能重形式而廢根本。
打坐只是形式,不是根本。如果只在形式上糾纏,而忘了根本,到頭來也不過如井中望月,不會有半點收穫。
在追求夢想的時候,不要在意某種特定的方法,而是要看這種方法對自己成就夢想是否有幫助。如果沒有幫助,而自己又去牢牢遵守,那這方法就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障礙了。
就好比一個寫書的人,其根本在於書,而不在於寫。如果只是不停地寫,完全沒有條理,成不了一本書,即使寫再多又有什麼用呢?不過是白費力氣罷了。
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知道怎麼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如果將中間的東西看的過重,即使偏離了方向也不知,那就是自尋煩惱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