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水足跡」 推廣魚菜共生裝置
![]()
大 中 小 響應3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彰化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大葉大學環境教育中心22日舉辦「踏著水足跡在大葉解渴」活動。除了介紹水資源相關知識,此次活動也讓學員組裝簡易的「魚菜共生」系統,認識大自然運作模式。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主任、環境教育中心主任陳宜清表示,「踏著水足跡在大葉解渴」活動分兩梯次在大葉大學校園舉行,透過認識水足跡、校園節水措施導覽解說、簡易水質測試操作、魚菜共生原理、祈水娃娃製作等活動,帶領大家認識水資源及節水具體作法。
![]()
▲學員參觀大葉大學頂樓的魚菜共生。(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4.22)陳宜清強調,一般人說到「節水」,只想到節約水龍頭流出來的水,忽略了看不見的「水足跡」,台灣平均「水足跡」是全球平均的2倍,在日益缺水的現在,應該要以實際行動來關懷水資源。「水足跡」是計算購買的產品在生產、製造、運輸過程,耗用掉多少水,以畜產品為例,消費者烹煮畜產品用的水量,以及稀釋汙染物的水量,算是「直接水足跡」,肉品販售業者、肉品加工者、畜牧養殖業者、飼料作物農戶的用水,屬於「間接水足跡」。
![]()
▲學員們試組裝簡易的魚菜共生裝置。(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4.22)此次活動特別邀請到愛加倍魚菜共生健康休閒庇護農場主任林信仁介紹「魚菜共生」,同時讓學員們試組裝簡易的魚菜共生裝置,進一步認識植栽淨化水質、魚類提供肥料的共生系統。林信仁指出,在稻田裡養魚就是「魚菜共生」的概念,因此「魚菜共生」可說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現在的「魚菜共生」系統是效法大自然運作模式,再加入一些可控制元素,以減少病蟲害等問題。
![]()
▲學員們拿著組好的魚菜共生裝置,驗收學習成果。(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4.22)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