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百科
這12種食物嚴重威脅身體健康!你卻天天都在吃!
:0:0
「人造奶油」是把植物油經過加氫處理後把它變成固體,模仿天然奶油的形狀和味道,加入一些防腐劑、香精、色素等等,來達到和天然奶油口感差不多的效果。 人造奶油廣泛存在我們日常飲食中,例如奶油蛋糕、奶茶中都含有人造奶油。長期超量食用人造奶油除了可能導致心臟疾病,還有可能誘發腫瘤。
相信這些食物大家都沒少吃,但只要看看其成分表,就會發現除去基本成分,其餘十幾二十種原料均為添加劑。派酥類食品雖然號稱「非油炸」,但其脂肪含量並不低。 這些派酥類食品是典型的高能量、高脂肪、高鈉、低蛋白的垃圾食品,其中營養素極少,各種口味基本都靠香精調和,多吃必然有害健康。
多指魚丸、蝦丸、蟹棒等,這些以低值魚為原料經加工的人造海味產品,往往大受歡迎。人造海味食品中,含有食用明膠、香精、色素、增白劑等十幾種添加劑。這些食品添加劑「調配」出來的人造海味食品,營養價值極低。
人造加工肉製品中含有亞硝酸鹽,尤其是罐裝肉製品含量更高。過量攝入亞硝酸鹽會導致食物中毒,出現頭痛頭暈、胸悶氣短、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長期食用甚至會致癌。 火腿腸、肉罐頭為達到更好的口感,都會加入一定比例的肥肉和澱粉等,就導致了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低營養肉類。
果凍、布丁等膠凍食品是以水、糖和增稠劑等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為了使膠凍食品吃起來爽滑,都會加入海藻膠、卡拉膠等,它們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只是以膠凍的形式穿腸而過,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在腸道殘留。 雖然這些膠狀物質本身雖對人體無害,最終都會被排出體外,但卻會影響人體鈣、鋅等礦物質的吸收,對健康不利。
膨化食品以澱粉為主料,在高溫高壓膨化處理後,噴上油脂及各種調味品。專家介紹,人造膨化食品一般都會使用膨化劑,而膨化劑中會含有大量的鉛和鋁,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人體攝入鋁後僅有10%-15%能排泄到體外,大部分會在體內蓄積,長期攝入主要會損害大腦功能,嚴重者可能發生痴呆。兒童食用過多膨化食品,可導致孩子發育遲緩、骨軟化症等,甚至會損害兒童的神經系統。
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烤乳豬、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強致癌物不宜多吃。高溫油炸的烹飪方式不僅會破壞食物原有的營養,而且會讓食物產生苯並芘等化學致癌物。
油 炸 食 品
食品煎炸過焦後,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油煎餅、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條等,因多數是使用重複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
「果汁≠果汁飲料」,果汁中的原果汁含量高達50%以上,而果汁飲料只有10%到20%左右,剩下的主體成分是水和糖。 市面上還有一些「果味飲料」,其中的原果汁含量更低,有的甚至一滴果汁成分都沒有,純屬於食品添加劑勾兌出來的帶有果味的飲料而已。
果脯蜜餞一般是用品質較差的水果,經過糖漬(一般要65%以上的糖溶液)而得,再添加一些色素,使外表晶瑩剔透。果脯蜜餞的維生素C幾乎損失殆盡,更糟糕的是其含糖量一般在80%以上,大量吃易引起超重肥胖。
事實上奶糖並不以牛奶為主,甚至壓根兒就沒有奶的成分。大部分奶糖產品含糖達85%左右,脂肪達6%,蛋白質只有2%。 奶油糖更要警惕,它添加的都不是真的奶油,而是氫化植物油製成的植物奶油,其中飽和脂肪占一半左右,並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吃生牛肉或者半熟牛肉都不利於健康,因為牛肉可能攜帶沙門氏菌或者大腸桿菌。 合理飲食 ,要記住6個「一點」!
過分艷麗的菜色難免加了色素。以鮮榨果蔬汁來說,100%果蔬原料榨出的汁,顏色不會很鮮艷,因為它很快會氧化變色。
自然之菜香,往往醇而不濃,久而不烈。剛上菜時香氣撲鼻,但香氣不持久,只有開始一聞出的頭香,沒有原料天然的持久香氣,這樣的菜一定加了香精、香料。
儘量少點過分香、鮮、辣的菜餚。菜餚中的鹽和味精儘量少些。食物原料各有其味,淡中有大味。要想菜的口味變濃很容易,可是要做到淡而有味就難上加難了。
一是分散風險,二是均衡營養。
現在大部分人點菜的比例是葷多素少,酒多飯少,油多湯少。結果是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根據膳食平衡原則,蔬菜、豆類製品要占總菜量的一半以上。少吃用油煎、炸的菜餚和點心。
什麼菜都吃一點,什麼菜都少一點,不要因為喜好某樣菜而偏食多吃。許多風險都是偏食某種食物造成的。
吃對食物,才能永葆健康活力!廚娘給大家列舉的上述食物並不是絕對有害不能吃,而是提醒大家要少吃,日常飲食儘量清淡,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吃出健康吃出愛! 本文已獲 俏廚娘 授權 微信號:zuofaniii
原文標題:這12種食物嚴重威脅身體健康!你卻天天都在吃?! 油 炸 食 品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前一頁
後一頁
相關文章
中醫調理結合新科技 精準掌握排卵期好孕不漏接
肺部照出小結節 該擔心罹患肺癌?
兒少安全風險多 「自我保護」教育不能等
男性身體脂肪分布 與高侵略性攝護腺癌風險有關
電競選手要護眼 眼科醫師這樣建議
小醫王一日闖關 現學活用大開眼界
生活大百科
嬰兒草莓型血管瘤 治療三部曲草莓bye
夏日陽光好刺眼! 對抗白內障選墨鏡有方法
13歲女孩發現烘手機恐損害兒童聽力 尤其這2款
暑假旅遊旺季 預先了解當地疫情FUN心GO
肥胖引來心血管疾病 減重門診助消除脂肪
炎熱潮濕引黴菌! 清潔做好少困擾
一站式醫美服務 宜蘭民眾新體驗
孕媽咪楊千霈每天這樣吃,養胎不養肉!懷孕後期四肢依然纖細...
甲狀腺結節脖子腫 微創射頻消融免留疤
中藥香氣自然防蚊 夏日必備驅蚊包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