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超級細菌 養病毒「吃」細菌有解

▲培養病毒吃細菌,「噬菌體」對抗超級細菌有解。(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大 中 小 無藥可醫的「超級細菌」令全球醫界頭痛不已,花蓮慈濟醫院病毒實驗室主任陳立光研究可以「吃掉」危險程度最高的3種超級細菌的「噬菌體」,並研發出「噬菌體清潔劑」來預防超級細菌,目前已運用於該院院內感染措施,成效不錯。世界衛生組織(WHO)先前公布的12種抗藥性細菌名單中,按危險程度分三級,列為最危急第一級的包括: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腸道桿菌(Enterobacteriaceae)3種超級細菌。尤其,重症病人常需反覆用到不同的強效抗生素、容易培養出超級細菌,讓加護病房成為超級細菌密度最高的地方,又以鮑氏不動桿菌是最易產生多重抗藥性的細菌之一。陳立光表示,噬菌體顧名思義就是吃細菌維生,且噬菌體本來就存在生活環境當中,非基因改造或化學合成產品,加上如果沒有細菌當食物,噬菌體就無法生長,不會造成無法控制的生長,所以,選擇用噬菌體來對抗超級細菌,是目前對人體、環境影響最小的方式。陳立光強調,目前技術可精準的選用出特定、只吃會致病菌的噬菌體,不影響正常的好菌,噬菌體就像是針對致病細菌的標靶藥物,讓噬菌體製劑成為一種新的治療與預防消毒手段。陳立光說,目前研發出的噬菌體清潔劑,是將加入噬菌體的造霧機放在病房消毒,利用散發的小顆粒氣霧充滿每一個空間,讓噬菌體無孔不入,把細菌吃光光,且培養出足夠清潔一間加護病房所需的噬菌體,只需幾個小時。投入研究超級細菌20年,陳立光早在2年前,即有感於八仙塵爆的燒燙傷病人不少因感染綠膿桿菌離世,開始積極研發綠膿桿菌的噬菌體環境清潔劑,目前也廣泛應用在病人感染綠膿桿菌的預防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