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廁所變身裝置藝術 峨眉國中學生自己動手體驗文創

▲峨眉國中閒置廁所經過學生們創意改造,變身成亮眼的藝文展場。(圖/記者常似虎翻攝,2017.3.13) 大 中 小 廁所未必都是陰暗髒臭,也能夠改造成為亮眼的裝置藝術展場!新竹縣峨眉國中文創社團學生發揮創意和藝術觀點,自己動手體驗文創,將校內閒置廁所,化身為農創、藝文展場,讓師長們驚艷不已。參與活動的同學都非常興奮,洋溢滿滿的喜悅,「我們當初是用邊玩邊創作的想法輕鬆來改造這個空間,沒想到做出來的效果連我們自己都很驚訝!」充滿自信地引領來賓導覽,對自己的創意能受到校方和外界肯定,覺得很有成就感。
▲同學充滿自信導覽,向來賓介紹創作過程與理念,讓人驚豔。(圖/記者常似虎翻攝,2017.3.13)展場保留早年校園廁所裡的隔間,但便斗或馬桶位置由古色古香的木質課桌取代,加上學生的用心布置,感覺就像走復古路線的小美術館;一開始在「女廁」展間介紹打造「共食廚房」而聲名大噪的徐姓青農兄妹的故事,「男廁」則展出藝術作品,被彩繪過的課桌也爬到牆上變成裝置藝術,之後也不定期更改展示內容,化腐朽為神奇,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策展小尖兵們創意無限,讓閒置廁所變身成亮眼藝文展場。(圖/記者常似虎翻攝,2017.3.13)在鐵道藝術村打造《鐵打。童年》的駐村藝術家邱東瀚以自身經驗啟迪學生們的無限創意,他表示原始出發點相當簡單,只是校方希望能將閒置廁所的空間再利用,於是就以「展覽空間」方向,讓同學們發揮創意、自由發想,在保留原結構前提下,以極簡約模式,讓舊廁所呈現完全不一樣的風貌。
▲峨眉國中閒置廁所經過學生們創意改造,變身成亮眼的藝文展場。(圖/記者常似虎翻攝,2017.3.13)校長陳姿利說,學生的學習要和地方發展結合,峨眉國中雖是偏鄉學校,透過小茶師、小琴師等多元活動,讓孩子有發表的舞台,個個展現自信!這次文創社改造廢棄廁所,用書桌取代便斗和馬桶,學生也化身「策展人」,成功的活化空間之外,也思考自己故鄉農業發展所遇見的問題和轉機,讓學生透過社團實作學習改造閒置空間,並且能搭配地方需求發揮新功能,不但是很好的學習經驗,也讓地方的農特產品、藝文成果多了一個行銷窗口。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