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大陸10件鎮國之寶 你見過幾件?
![]()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大 中 小 大陸10件鎮國之寶,你見過幾件?
1 中國歷史博物館:司母戊大方鼎根據搜狐網報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西元前十四世紀至西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重達832.84千克,高133公分、口長110公分、口寬79公分,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後,於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
2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大陸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5.2公分,長528.7公分,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這在大陸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3
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Sword of Goujia),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
4
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馬踏飛燕身高34.5公分,身長45公分,寬13公分。『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托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像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馬踏飛燕也是青銅藝術的奇葩。『馬踏飛燕』是東漢藝術家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古代雕塑藝 術的稀世之寶,在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的最高藝術成就。
![]()
5
河北省博物館:金縷玉衣大陸已經出土玉衣的西漢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縷玉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世界。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