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一朵堅持到最後的煙花 魏如萱末路覺醒不回頭

▲魏如萱珍惜不同的感覺,就連悲傷和爭吵也是必要的過程。(圖/記者林調遜攝,2016.12.13) 大 中 小 爸爸媽媽很小就離了婚,由爺爺奶奶伴著長大的娃娃魏如萱,從來沒有覺得獲得的愛比別人家的孩子少,反而覺得姑姑、叔叔們無私的照顧,讓長大後的她更懂得怎麼去愛人。「當然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疑惑和矛盾,但也因為有這樣的過程,所以在創作上的敏感度比較高,也是好的。」當魏如萱談起人生中那些小小的不順遂,她覺得沒有什麼好值得掛在嘴邊,甚至不認為成長的路途中曾吃過什麼苦,也許對魏如萱來說,生活中這些解決不了的情緒,是靈感,也是力量。無論是兒時在家裡、學校被保護著,還是長大後在城裡闖蕩,魏如萱還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姊姊。「魏如昀比較依賴人,我就提供安全感給她。」對魏如萱來說,提供肩膀是身為姊姊再直覺不過的反應。想起小時候有一次在書上畫圖,幾天後竟然在妹妹的書上看到一模一樣的畫,就逼問她:「欸~妳幹嘛學我?」魏如昀反駁:「又沒有學妳,奇怪耶。」長大後才知道,一直以來妹妹默默地把她當作榜樣,直到後來魏如昀在學校學了吉他,愛上龐克搖滾,把頭髮染成一半黑一半金,去比了星光……,漸漸的,姊妹兩成了不同風格的女子,各畫各的人生。「會喜歡上同一個男人嗎?」魏如萱斬釘截鐵的回答:「不!型完全不一樣,但感情上的問題,我還是會以一個姊姊的身分提供想法,但也不知道她會不會聽啦!」
▲魏如萱認為自己成長過程中得到的愛不比別人少。(圖/記者林調遜攝,2016.12.13)寫情書學創作 迎來人生第1首歌如果娃娃不說,大家不免以為創作能量豐沛的她,學生時代開始便信手拈來寫了不少歌,但神奇的是,一直到了高中娃娃都還不知道自己如此天賦異稟。高中讀的是戲劇,那個時候有修寫劇本的課程,所以常常得練習書寫,但也不知該寫些什麼好,娃娃乾脆寫信給自己喜歡的男生,把寫情書當作寫作練習。娃娃最一開始接觸的創作,是如此地不假思索。老師沒有規定要寫什麼就自己發揮,腦袋想到什麼就將其化為文字,「我開心的時候就把眼淚裝在紅色的瓶子,不開心的時候就把眼淚裝在藍色的瓶子。」人生寫的第一首歌《99滴眼淚》不經意的誕生了。之後和創作人奇哥共組自然捲樂團,奇哥很鼓勵娃娃創作,要她把以前寫的作文交出來,教她把這般日常的自言自語譜上一段旋律,「喔!原來創作是這個樣子。」魏如萱創作的開關就此被打開。
▲魏如萱的創作反映自己生活真實的樣子。(圖/記者林調遜攝,2016.12.13)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