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為什麼「學歷低」的人總是喜歡傳語音訊息?原來是因為他們都...

(source: me) 我的LINE有四個群組: A是小學同學群組 B是初中同學群組 C是高中同學群組 D是大學同學群組 這四個群組的最大區別是:成員的平均學歷水平不同。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從小學讀到了大學,很多人都中間脫隊了,所以從A群到D群的成員學歷是逐漸升級的。 最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我發現學歷越低的群組,越喜歡互相傳語音;而學歷越高的群組,越喜歡傳文字! 我也越來越討厭那些在通訊軟件裡傳語音訊息的人。 有時你想打開一個群組,看看大家都在聊什麼,如果看到一段段的語音訊息,都懶的聽了…… 語音接受訊息的效率實在太差了,你需要每個都打開每一則訊息忍住呼吸去聽,有些人還有口音,你第一遍聽不懂還得再聽幾遍;你還不能快轉或者略過,讓人蛋疼…… 相反,如果是一段段的文字,那我們接受訊息的效率就快多了,你可以一掃而過甚至一目十行,也可以細細品味,還可以保存下來,傳閱、收藏、分發等等,總之會讓人感到輕鬆愉悅很多。 因此,發語音訊息的人往往是為了自己方便,只要按住鍵說一段話就結束了;而發文字往往是為了別人方便,希望不過多打擾別人的時間。 這就是語言和文字的最大區別! 最讓人尷尬的是:如果你在開會、會客或者公眾場合,你看到一段別人發來的語音訊息,你是聽還是不聽呢? 你怕錯過了重大事件,於是你開始收聽,於是出現了如下情況: 如果用手機外放聽,結果會被被一群人聽到 於是用聽筒,發現聽不清,然後不得不調音量再聽一遍 調大音量後,發現還是聽不清!於是只好再用外放,然後再把聲音調低,把手機聽筒放在耳朵上,再用手捂着手機和耳朵,像在和別人密謀一件見不得的人的事一樣…… 還有時是這樣的:你想用聽筒聽語音,結果放在耳朵上了卻沒聽到聲音,一看,原來臉碰到螢幕暫停了! 好吧,即使一切正常,但是一條59秒的消息,聽到49秒,突然又進了一條語音,一切需要重頭再來…… 而且那些發語音的人似乎有很多時間跟你瞎掰,你聽完60秒的的語音裡,關鍵訊息只有幾秒…… 反正我是很常遇到這種情況,都快被逼瘋啊,我真想掐死對方啊,除非他是我老闆! 給你發語音訊息的人都是自私的,她們只顧自己爽了,按一下鍵、動下嘴皮子就咻的一聲發出去了。卻沒想過對方接受訊息後是需要一個怎樣的過程。 魯迅說:浪費時間就是謀財害命。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 小編想說:那些給我發語音的人,你們就等於來搶我的錢啊! 現在這個社會節奏那麼快,大家交流能不能更真誠一點?拜託了! 其實,通訊軟件發明語音的功能,是為了方便親近的人之間的交流。只有發來語音的人是你的父母、你的愛人、你的孩子時,聽語音才是有意義的,因為你聽到了他們的聲音,你會由衷的感到開心。 另外,就是那些給你發語音的人,往往是比較自戀的,她們在潛意識裡總想展示自己的一切,似乎發語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有隻有兩種情況適合語音交流:1、親人之間;2、情人之間。 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人,真的不適合用語言交流!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語音有一個隱形優點:不會被截圖惹麻煩,有的人不想自己說過話被留下來作為證據,就發語音給你。所以你要注意對方是否在提防着你了。 所以我只有在一種場合下才會給別人發語音消息,那就是在開車或者做飯的時候,當然也會告訴對方不好意思現在在忙,空了會回覆他們。 為什麼人類的文明是以文字的出現為標誌,而不是以會說話為標誌,也不是以錄像視頻為標誌呢?根本原因就是:文字才是人類文明交流的真正載體。 要知道文字是高度壓縮的訊息,訊息密度比語言高太多了。四大名著加一起也不到10M,而一段10分鐘的音樂或者1分鐘的影片都不止10M了!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的訊息都是語音或者視頻的,那麼地球真的要爆炸了! 人類好不容易發明出「文字」從而進入文明時代,你們這些人居然倒退回去用語音?! 所以,如果你尊重朋友,請不要一開始就直接發語音給朋友了! 本文由小編整理報導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