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千年歷史的印度「第三性人」,曾被尊為「神的使者」,沒想到如今的處境竟是「這樣」…

在印度,生活著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既非男人也非女人,當地稱他們為「海吉拉」,即第三性人,通俗的說,就是閹人,類似於中國封建社會的太監。「海吉拉」作為宗教的產物,在印度存在時間長達四千年,而到了近代,這一群體受到管制,現在更是處於無人過問的尷尬境地。「海吉拉」在烏爾都語中意為「性無能者」,是印度的一個特殊群體,印度人認為沒有生育能力的男女都應該成為海吉拉,除了極少數的兩性人和從未有過月經來潮的女性之外,絕大多數「海吉拉人」是由生理條件正常的男性受閹而成。 成為「海吉拉」的人需發誓放棄物慾,永守清貧,聽從瑪塔母神指令。由於閹割被列為非法,所以手術只能秘密進行。剛剛接受閹割后的人一般需要隱居四十天才能穿戴起女子服飾,塗脂抹粉,梳起女式髮型,學練舞蹈,並有資格守衛瑪塔神廟。 由於沒有生育能力,所以她們並不自認為女性,但由於失去了男性生殖器官,因此也不再以男性自居,成為名符其實的「第三性」。2014年,印度最高法院頒布法令,承認變性人的地位,他們被歸屬為第三性別。印度的「海吉拉人」數到底有多少,目前尚無確切的定論,最少的估計為五萬,最多為一百二十萬。「海吉拉人」一般都在城市和鄉鎮里集居,成員間平時相互照應,晚年時也相伴一起。社區內部有著嚴密的組織,成員的等級也有高低之分,最高層的宗師(guru)之下設有門徒,這兩者往往佔有住房等資產。最下層的「海吉拉」靠出外表演和祝福等來謀生,她們將收入上交給門徒,從門徒那裡領取服飾、食物和零花錢等。 雖然「海吉拉人」理應侍奉母神瑪塔,因此不能發生任何性行為,但由於賣淫的收入遠遠超過傳統的祝福等活動,所以許多海吉拉人靠為男性提供性服務來掙取收入。 許多「海吉拉人」處於印度社會的最底層,但她們並不以此為辱。「海吉拉人」在公共媒體上的披露並不多見,即使出現也往往成為嘲諷對象。外界積年累月的嘲笑和諷刺使「海吉拉人」個個顯得伶牙俐齒,擅長唇槍舌劍。印度的「閹人」在古代是服務於宗教的,被譽為「神的使者」,會保佑人們多子多福。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海吉拉」在一般印度人眼中已經成為「賤民」的代名詞。所以,大多數印度閹人沒受過多少教育,基本不能正常就業,只能靠在婚喪嫁娶中表演唱歌和跳舞,甚至乞討和賣淫謀生。「海吉拉」已經成為地位低下的一種存在,但依然有一些家庭自願將自己的孩子送去做「海吉拉」。一般情況下,一個男孩要成為「海吉拉」,需要請一位年長的「海吉拉」作自己的「導師」,並稱自己的導師為「母親」。值得一提的是,「海吉拉」有著嚴格的操守,不酗酒、不吸毒、不進正規醫院就醫。「存在即有意義」,但因為幾千年的演變,「海吉拉」作為一種宗教產物,由風光到無人問津,也是可悲。 via 今日頭條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