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賴祥蔚/如果屈原活在台灣 死得更慘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暨祭祀大典。(圖/資料照) 大 中 小 春節、端午、中秋被稱為漢族三大節日,通常都會一家團聚,意義非凡。端午節由來已久,伴隨的吃粽子及划龍舟競賽等習俗,更是遍及東亞許多國家。後來有人把端午節習俗跟戰國時代投江自盡的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結合在一起,說划龍舟是為了尋找投江的屈原,包粽子則是為了讓魚不要吃掉屈原的遺體。這樣的故事包裝真是太感人、太浪漫了,引發同情,於是世人漸漸誤以為這才是端午節的起源。在歷史傳說中,屈原勸阻楚懷王不要前赴秦昭王(羋月的兒子)之約,楚懷王不聽,慘遭扣留,結果不但病死秦國,十多年後楚國的國都被攻破,屈原悲憤跳入汨羅江自盡。根據歷史傳說,屈原是一個充滿文學才華又愛國的高級公務員,一度受重用,後來因為個性孤傲,不擅長人際關係及權謀,被擠出權力核心,只能看著國家衰敗而自殺。屈原所身處的楚國,正逢內政失序、國勢衰敗,同時強鄰興起,虎視眈眈。這種情況,跟現在的台灣幾乎一模一樣。如果屈原活在現在的台灣會怎樣呢?只會更慘。屈原一定會勸說總統任用賢能、勤修內政,先求壯大台灣。可惜他不擅逢迎,個性又倔強,沒有辦法在政治鬥爭中勝出,最後同樣難逃被擠出權力核心的下場。在古代的楚國,屈原只能等待楚王重新想起他;在現代的台灣,屈原可以在媒體發表時事評論,對國事提出針砭。可惜這麼做的結果,只是讓總統更加不喜歡屈原,而且總統身邊的人還會發動網軍去對屈原進行人身攻擊,說他根本就是串通敵對政黨,想要唱衰台灣,甚至還幫他冠上「台灣之蛆(屈)」以及「哭爸唱衰原」的綽號。關心國家的屈原,這時只好透過參選立法委員來救台灣,但是他空有理想,卻沒有政黨提名,也不懂新聞操作,又沒錢買廣告,更欠缺綁樁的條件,最後在兩黨夾殺之下,形象重傷、低票落選,還背負了龐大的選舉債務。其實屈原不知道,就算他選上了立法委員也救不了台灣,因為立法院是合議制,經常以「朝野協商」的方式「喬」事情,大多數的立法委員關心的只是自己的知名度、資源及選票,反正不是台灣前途。單靠一、兩個自以為有理想的立法委員,根本就通過不了任何法案。低票落選的屈原,一方面看到台灣沈淪,一方面又面臨身敗名裂及黑道的討債壓力,最後慘遭毒手。若干天後,只有少數媒體會以很小的篇幅提到,曾任總統幕僚的投機失意政客屈原,在大甲溪失足溺斃,身後留下不少債務。在點擊率不高的相關報導網頁下方,只有一些記得曾經追殺過屈原的網軍會留言。這些端午節還在加班的網軍一邊吃著粽子,一邊透過手機寫著:「台灣之蛆(屈),死好活該!」(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