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窮鄉僻壤,打工妹23年來用生命作畫,連法國總統、瑞典國王都忍不住收藏

  她筆下的每一幅畫, 都有她的故事, 她的故事, 亦是無數人的故事。   郝儷   1999年的寒冬, 北京飄起了第一場雪。 窄小的木屋裡瀰漫着煤氣, 郝儷陷入了昏迷, 從下午三點昏睡到凌晨兩點。 醒來之後,意識到自己與死神擦肩而過, 她含着淚水 畫完了兩幅畫作。       生命中的所有遭遇, 郝儷都想用藝術去講述。 過去的23年裡, 她創作了4600多件作品, 除了藝術,就沒幹別的。         一幅幅畫作 純粹得驚人, 質樸而又浪漫, 噴射着強勁的生命力。 法國總統和瑞典國王 都忍不住收藏了。       這樣一位藝術家, 卻直到19歲才拿起畫筆。 她出生在西柏坡的偏僻山村,   村裡僅有4戶人家和2個光棍戶   家裡連寫字的筆都沒有,   畫畫,更是想都沒想過。         初中一畢業, 郝儷就來到石家莊打工。 學歷低,只能做雜工, 養雞場飼養員, 棉紡廠工人, 餐廳服務員...   為了討生活, 她什麼都做。       打工的歲月又苦又累, 郝儷始終保有一顆純真的心, 燃燒着對生活的熱情。 慢慢地,一位「貴人」出現了。       那是八一製片廠的美術老師, 要請保姆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 以教畫畫作為交換。 郝儷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份工作, 1994年2月8日, 隻身一人大膽地前往北京。       雖然從未接觸過美術, 但這大概就是命中注定吧。 命運一定要讓這個女孩 拿起畫筆,行駛使命。         就這樣, 一個大門打開了, 全新的世界出現了。 這就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情 , 僅僅是認定了這一點, 就足以讓郝儷熱淚盈眶。         只要一有時間, 她在桌前埋頭畫畫。 有時候家裡只有她一個人, 畫畫成了她唯一的傾訴對象。           畫着畫着, 郝儷萌生了更大的慾望, 她要步入藝術殿堂, 要進入中央美院。       有人說, 那麼多從小學畫的人, 學了那麼多年都沒考上, 更何況一個打工妹? 別痴心妄想了。       郝儷,一心沉浸在 藝術世界裏, 無心理會別人的議論。 她完完全全地相信藝術。         進入中央美院版畫系之後, 郝儷更是玩命地畫畫, 沒有戀愛,沒有聚會,沒有玩樂, 不是在工作室做版畫, 就是在教室里畫畫。       家鄉的草木, 記憶中的親人,   城市的冷漠, 戶口的無情, 工廠的約束, 酒店的無奈...   郝儷着了魔一樣, 把自己的經歷和情感, 全部都傾訴在了作品裏面。       儘管如此, 美院裡有的老師, 不願意教她, 覺得她畫的太差。       你怎麼進的央美? 這個水平再學兩三年, 能考進來就不錯了。 別讓我給你改畫, 兩個班43名同學 人人都能給你改畫。         沒辦法,郝儷只能 在老師給別的同學講解的時候站在旁邊聽,默默地記在心裏,回到自己的小房間裡再臨摹。         當時她住在民工大雜院中, 因拖欠房租而無法用電用水。 寒冷的冬季, 她只能躲進學校的畫室。 遇到保安檢查, 便關燈藏好, 待到保安走後, 又開始瘋狂地作畫。           「 我不知道怎麼辦, 但我必須待下來。 必須接受命運給予我的一切, 郝儷你再堅持堅持。」         不過,幸運的是, 她也碰上了欣賞她的老師, 比如王華祥老師, 就一直在鼓勵着她, 還買過她的畫。       郝儷畫中的顏色和筆觸, 具有教不出來的靈性, 透露着近乎原始的濃烈情感。 同學和老師稱她的作品為 「無污染的綠色食物」。       她像一條孤獨的魚, 在海里漫遊, 累了就在一個隨意的地方憩息, 醒來又接着走。 她渴望與人訴說和交流, 只是她的方式很獨特。       在她的作品裏, 看到了她的脆弱, 更看到了她的力量。 看到了她的敏感, 亦看到了她的堅韌。         同學們也都懂她, 默默地幫她, 不用的顏料和紙, 都會給她。       連買紙錢都沒有的郝儷, 就這樣熬過了那年冬天, 從此再也沒有熬不過去的了 。 只要能夠一直畫下去, 她就心滿意足了。       沒想到的是, 2000年, 中國藝術市場 快速地興旺起來。 郝儷還沒畢業, 就有人一口氣 收藏了一批她的畫。       也許只是新手的好運吧, 可接下來的幾年裡, 不斷有藏家找上來, 美術館和畫廊也不斷邀請她辦展。         一幅幅粗獷又 濃烈的畫作, 在情感上感染着觀眾的同時, 也引發所有人對生命的思考。         隨着收入的增加, 郝儷的生活條件得以大大改善。 她搬出了 月租180塊的房子, 先是搬到300塊的, 再是900塊的。         到了2009年, 她已經在北京798藝術園區, 成立了郝儷藝術中心。         中心成立沒多久, 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 就來買下了好幾幅作品, 掛在官邸迎接奧巴馬。       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藏家, 紛紛來買她的畫作, 郝儷受寵若驚, 不敢相信他們是真的喜歡。 之後國內藏家也都說, 你的作品我們始終是 惦記的。 她這才放下心來。         儘管作品很有市場, 但郝儷的創作仍純粹如初。 其實在她心中, 最理想的境界是 一輩子都在畫畫, 又不以出售作品為生。         在畫畫的世界裏, 如同夢幻般的童話王國, 我把王國畫出來, 再讓它們去溫暖人間。         但她也深感自己的幸運,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藏家, 自己才能夠做全職畫家。       2011年,郝儷 在36歲成為了母親。 原本打算為藝術奉獻此生的她 把兒子看作命運給她的又一神聖禮物。           你望着媽媽, 我們母子初次相見, 親愛的寶兒, 媽媽睜着眼睛數着時間, 咱娘倆闖過生死線, 這一刻,生命的奇蹟 , 凌晨四五點鐘,我哭了三個小時, 親愛的,直到你長大後 才會懂得, 我的寶貝,我的兒。         隨着兒子的誕生, 郝儷的繪畫風格也有了新的突破。 她的早期作品帶有少女的惆悵, 色彩平衡,偏淡雅、含蓄; 之後作品中的色彩日漸濃郁, 逐漸發展為以大紅、深紅為主, 流露出深深的溫情。       郝儷坦言, 從孕婦系列開始, 自己的創作有了歸屬感, 這對她而言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現在,除了照顧孩子, 其餘的時間她仍然, 不停地揮筆作畫, 一天至少畫上 12個小時, 是名副其實的高產藝術家。         郝儷筆下大部分人物是女性, 其中又多為自畫像。 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生命, 呈現在畫布上。       從村裡小姑娘, 到城市打工妹, 從央美學生, 到成熟的藝術家。 每一幅畫都有她的故事, 她的故事亦是無數人的故事, 無數離鄉人, 無數子女, 無數孤獨者,無數母親。       從打工妹到藝術家, 她靠的是自己, 一心一意的熱愛, 是頑強乃至固執的信念。       對藝術的專情和相信, 讓她在被重達百斤的展板砸傷、 背部打入7根鋼釘之後, 仍然堅信自己要為藝術而活。       有人說郝儷是幸運的, 但她的幸運, 正是源於她的堅持。 全身心地做一件事情, 運氣不請自來。   - END - 本文已獲 尋匠之美 授權 微信號:xjzm681
原文標題:出身窮鄉僻壤,打工妹23年來用生命作畫,連法國總統、瑞典國王都忍不住收藏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