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委提設菜價樓地板 農委會:已有監控機制

▲農委會表示,每一項農產的價格都不一致,生產成本、天數等都不同,因此無法硬性統一規定一致的「樓地板」價格。(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6.4) 大 中 小 連日大雨造成菜價波動,國民黨立委今天(21日)召開記者會,痛批農委會祭出35元「天花板」打壓菜價,呼籲尊重市場機制,並設立菜價「樓地板」價格,以保障農民權益。對此農委會則回應,農委會早已針對國內大宗農產品設立監控價格,並依據產品特性給予不同調節措施,以穩定價格。農委會農糧署副組長饒美菊表示,每一項農產的價格都不一致,生產成本、天數等都不同,因此無法硬性統一規定一致的「樓地板」價格。但是農糧署已經針對國內 41 種主要農產品,依據生產成本、種植面積、種苗查報系統等資料預測生產、需求量,並訂定監控價格。若評估某產品可能發生產銷失衡、導致菜價波動,就會依據產品特性推動加強外銷、多元行銷、冷藏及加工等各項調節措施,以穩定農產品價格,並提供農民必要經費補助。她強調,政府一直都有在關注各地農產品產銷價格,依據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做法。她舉甘藍為例,過去價格波動相對較大,因此農糧署就會適時鼓勵農民進行外銷,或是鼓勵農民團體及食品業者收購冷藏,或是做加工食品如水餃,並給予集貨、倉儲費等必須的費用補助。而針對立委批評農委會訂定 35 元「天花板」價格打壓菜價,饒美菊強調並非事實。她說, 35 元只是一個原則,為充足夏季汛期蔬果供應,農委會與農民團體訂定「台北果菜市場」平均每公斤交易價格高於 35 元,就可釋出冷藏蔬菜甘藍及結球白菜,以調節市場價格,但是 35 元的價格並不是決定釋出冷藏蔬菜的單一指標,也必須評估蔬菜災損程度及影響供應情形,除非蔬菜災損嚴重,評估短期內蔬菜價格很難恢復平穩,才會啟動調節措施。若只是短期波動,本來就只是市場的供需機制,政府自然就不會多加干預。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