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次?為何有人說令人感到噁心呢
![]()
大清男子髮辮之髒,令人作嘔的畫面,並不是憑空而來,
晚清光緒年間,有英國傳教士名叫麥羅德者自天津出發遊歷直隸、
山東、河南等地,將其所見寫於紙上。
![]()
回到英國後,麥羅德將其所見所寫並附上一組照片印成明信片出售,
這些文字一經傳出,洋人十分驚訝,
難道傳說中的神秘國度真的如此骯髒不堪。
答案是正確的,這位洋傳教士並沒有說謊和誇大。
(下圖為河北地區一戶農家)
![]()
他對中國男人的髮辮和女人裹的如粽子一般的小腳
做過詳細研究和記載。
為了接近大清普通百姓,他自己蓄發之後,
讓人梳了一條小辮子,然後穿上馬褂走訪各地。
他其中寫道直隸(河北)、河南、山東地區的農村男女
幾乎身上都有一股子怪味,兒童喜歡赤身或赤腳,且滿身污泥,
除了讀書人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穿的破衣爛衫,
稍微好一點的衣服只有節日時才捨得穿。
男子的髮辮盤在頭頂,幾乎終年不梳洗,
夏季的時候他們會跟著孩子一起到河中洗洗身上的污垢和清理髮辮,
天一冷,便不再洗,而是用一隻叫做“篦子”的梳頭工具
將散開的髮辮來回梳,每梳一下,都會掉落在地上一些小蟲和皮屑以及灰塵。
麥羅德形容那種味道連老鼠聞了都噁心。
(下圖兩個河北地區的農村婦女)
![]()
女子也是如此,幾乎也是常年不洗,
而是將頭髮盤起來,在腦後弄成一個“大包”。
她們如果空閒的時候,會坐在一起,便聊天邊用“篦子”梳頭,
雖然看上去很不衛生,但是她們的髮質卻出奇的好,
梳完之後,像是摸了一層護髮油一樣。
以上是麥羅德在農村地區的見聞,不過在城市中,
如天津城內,一些有頭有臉的人還是很整潔的,
他們有專門的僕人幫助清洗髮辮,
而且還要用一些特別的天然護髮品進行塗抹,
以保證髮辮油光發亮,並且可以發出各種香味。
西方的花露水和東洋的髮油十分暢銷,有錢人家的男女都會購買。
(下圖為天津紫竹林的兩位知識分子,明顯看出他們的著裝很整潔)
![]()
另外在城中有走街串巷的洗頭人,他們挑著擔子,
上面有洗頭和梳頭的工具,
為那些愛乾淨但是沒有僕人伺候的人進行梳洗,
文化人和小生意人往往喜歡光顧他們,
一個洗頭人一天賺的錢足夠養活一家四口。
看著這位英國傳教士的記載,你有什麼感想,
是否很驚訝,這是何等的“可怕”,
我們現在三天不洗頭,頭皮就乾癢,
一年到頭不洗頭並且還是梳成大辮子這是一種什麼滋味,
但清朝人已經習慣了,如果天天洗,才會被視為不正常。
來源:toutiao
閱讀全文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