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的墓用二百多年成型,晴天能聽到雨聲,有寺院專門守護?

晴天的夜晚,月明星列,在荒涼的墓地,卻聽到了下雨聲,你會是什麼感受?這是《聊齋志異》里的情節嗎?不是!一張篤行是一位縣令,在一個晴天,他去當地一個有名的墓園拜謁。墓園有齋房,晚上他就留宿在那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突然聽到窗外下起大雨...晴天的夜晚,月明星列,在荒涼的墓地,卻聽到了下雨聲,你會是什麼感受?這是《聊齋志異》里的情節嗎?不是!張篤行是一位縣令,在一個晴天,他去當地一個有名的墓園拜謁。墓園有齋房,晚上他就留宿在那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突然聽到窗外下起大雨,於是想到外面看一看。然而,打開門發現,外面並沒有下雨,而且夜空里星月璀璨,還是大晴天!怎麼回事?原來,這座墓園建在山坡上,裡面種了很多柏樹,大多都有上百年的時間,長得鬱鬱蔥蔥。遇到風,枝葉簌簌,真的就像下雨聲一樣,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張篤行得知這一特殊景象,當即寫了幾句詩詞:風聲瑟瑟雨聲嘩嘩,風大不鼓衣,雨大而不濕襟。這就是此處墓園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景緻——蘇墳夜雨。這是誰的墳墓呢?三蘇墓,蘇洵、蘇軾、蘇轍的墳墓,位於河南平頂山郟縣小峨嵋山東麓茨芭鎮蘇墳村東南,背嵩山,面汝水。文學家蘇洵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文學成就,位列唐宋八大家,歷來為人稱頌!他們是四川人,怎麼會葬在了河南了呢?原來,蘇轍曾在汝州任職,哥哥蘇軾去拜訪他。蘇轍就帶著蘇軾在當地到處賞風景,其中就包括郟縣。當看到蓮花山一帶土厚水深,適合終老,再加上附近的山脈很像老家的峨眉山,蘇軾就希望去世後埋葬在那裡。蘇軾還曾寫詩歌《別子由三首兼別遲》,以表達對此地的喜愛:先君昔愛洛城居,我今亦過嵩山麓。水南卜築吾豈敢,試向伊川買修竹。又聞緱山好泉眼,傍市穿林瀉冰玉。遙想茅軒照水開,兩翁相對清如鵠。因此,後來蘇軾在病重期間,再次向蘇轍叮囑此事。根據蘇軾的遺囑,蘇轍將哥哥葬在了郟縣。墳墓旁邊300米處就是蘇軾生前經常光顧的廣慶寺。文學家蘇軾
話說,蘇軾與廣慶寺的僧人關係很好,蘇軾下葬的時候,廣慶寺還為其超度。十一年後蘇轍去世,為了陪伴兄弟左右,他生前也特意叮囑家人將其葬在蘇軾旁邊,時人都稱其為二蘇墳。蘇軾、蘇轍當時可是大名人,其墳墓有著重要的意義,於是廣慶寺也就多了一項任務——四時守護蘇家墳墓,甚至在春秋大祭的時候還會舉行儀式。從中也可見它的先見之明:尊重先賢,睹物紀念!廣慶寺本是小寺,後因守護蘇墳而名聲大震,正如後人所說:寺因墳而大顯,墳賴寺而永祀!蘇軾、蘇轍的父親蘇洵本葬在老家眉山,二百多年後,郟縣縣尹楊允為了凸顯蘇洵培養出這兩位傑出的兒子的意義,特意在兩人的墳墓之間修建了蘇洵的衣冠冢。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郟縣三蘇墳,前前後後用了250年左右才最終成型。蘇軾、蘇洵、蘇轍的墳墓
目前的三蘇墳包括三蘇陵園、廣慶寺,此外還有後來修建的三蘇祠。三蘇祠就建在廣慶寺的後面,前寺後祠,這在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同時也說明了廣慶寺的特殊地位。三蘇墳,除了蘇墳夜雨這一奇妙景象之外,還有一個神奇之處歷來為人稱道。就是,三蘇墳墓周圍種了幾百株柏樹,這些柏樹都奇蹟般地向西南方向生長。有人就說,這是蘇洵、蘇軾父子心念家鄉,感動神靈所至。當然,這種說法有點不科學,逍遙遊認為這是因勢順應自然而成,不排除有人為的因素。郟縣三蘇墳
還好,三蘇墳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讓後人有了懷念之處,也彰顯著中原文化之厚重!蘇洵、蘇轍後人
你知道蘇洵、蘇軾、蘇轍的後人目前都生活在哪些地方嗎?更多三蘇墳及蘇家後人的故事,逍遙遊也寫有相關文章,如下!中國一陵園,墓主後人至今已守護近七百年,多省地名與墓主有關文|逍遙遊文學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