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性格或影響孩子壽命????
母親性格或影響孩子壽命 鳳凰親子12-30 08:49 / 查看原文性格外向善社交這一研究由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新英格蘭百歲老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和國家老齡問題研究所的科學家共同開展。最新一期《美國老年醫學會會刊》載文刊登了研究報告。考慮到百歲老人年事已高,為順利完成整個研究過程,研究人員並未直接研究百歲老人,而是退而求其次,追蹤調查246名百歲老人的子女。他們的平均年齡也高達75歲。
![]()
負責這項調查的托馬斯·珀爾斯博士說,研究顯示長壽老人的子女與普通人相比性格更外向,「他們通常更善社交,容易建立友誼,把友誼視作『安全人際網絡』」。不難發現,長壽女性更能與他人產生共鳴,善於與人合作,這樣一旦她們有難,就能獲得多方支援。珀爾斯說,研究顯示長壽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略有差異。女性更平易近人,不過男性在這方面沒有過人之處。但他們在思想開放程度和盡責程度上不相上下。「如果一個人性格開朗,則更易廣交好友,也就更會照顧自己,」珀爾斯說,因此也更容易渡過難關。神經堅強少壓力研究還發現,長壽人士不僅在社交上更勝一籌,他們的精神也更為放鬆,這使他們更善於應對壓力。研究結果顯示,長壽男女的神經敏感程度弱於普通人。珀爾斯認為這種特質使他們面臨壓力時更從容不迫。他說,研究顯示壓力會增加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如果人們沒那麼敏感,處理壓力時能比敏感的人更有效」。有趣的是,一些傳統觀念上對長壽有利的特質,比如自律和思想開放等,在研究中並無體現。事實上,許多「老頑固」固守自己的生活哲學,仍然長壽。改變性格多出遊雖然性格對壽命如此重要,但性格是否能改變卻是心理學界經久不衰的辯論話題,至今尚無定論。另一項研究顯示,子女無法左右的母親性格可能對他們是否長壽產生影響。研究人員調查了近2.8萬名挪威母親,發現如果母親性格焦慮、心情抑鬱、脾氣暴躁,她們傾向於讓孩子吃下大量巧克力、碳酸飲料和薄餅等不健康食品。由於人們即使成年也很難改掉童年時養成的飲食惡習,因此他們更可能短壽。但珀爾斯指出,那些既不開朗也不善於處理壓力的人不必灰心,因為作出一點小小改變就能延長壽命。他說,人們可以增加出遊,這樣就能自然而然結識「旅友」,然後慢慢嘗試變得開朗。另外,「如果你不是生來就能抗壓,那就想出辦法解壓……也許鍛鍊身體或是多陪伴家人就能奏效。」
![]()
影響壽命的幾大因素疾病控制的因素人類整個進化發展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個與疾病戰鬥的歷史。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病治癒了就好,其實,很多病毒會對人體產生傷害。由於目前世界上還沒有能徹底消滅它們的靈藥,因此病毒已成為吞噬人體健康的頭號殺手。一個人每患一次病毒性疾病,就可能在體內埋下一次「折壽」的慢性毒藥。職業工作的因素近來,一個叫「職業枯竭」的詞常見於報端,其指的是由於職業所要求的持續情感付出,導致身心不堪重負所造成的身心枯竭狀態。有職業枯竭傾向的人常常表現為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效率降低,自我評價下降,時常感到無能、失敗,甚至消極怠工,對他人進行攻擊等。
![]()
現實生活中,究竟有多少因職業枯竭症而導致「折壽」的人不得而知。研究表明,人們選擇工作時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應該是自己是否對這份工作感興趣,而不應該把掙錢擺在第一位,這樣才不會縮短自己的壽命。事實上,對一些調查者進行跟蹤調查後發現,與覺得工作有意思、沒有太大壓力的人相比,那些主要從事被動的重複性勞動的人,像文字錄入人員和裝配線上的工人,或必須聽命於4~5個上司的指令工作的人中,有30 %~50 %要少活5年。自然環境的因素有統計數字表明,全球有11億人飽受大氣污染的折磨,另有25億人生活的空氣已被嚴重污染,髒水如今已是城市居民最大的殺手,每年有500萬~1200萬人死於與水污染有關的疾病。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過,人,應當詩意地安居。什麼叫詩意?除卻人文的因素,人類居所的詩意環境應當是水源潔凈,空氣清新,空氣負氧離子適宜,氣候宜人,無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無垃圾及住所綠化程度達到60 %以上。科學技術的因素科學家認為,人的衰退主要是由於細胞中的DNA損傷所致,當體內的幹細胞乾癟之後,它就不再製造新細胞。這樣,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也就不能完成,老細胞越來越多,我們也就老了,直到去世。
![]()
針對此項,科學家認為有3種方法可以控制衰老:設計出基因開關和基因鍾,以開關設定時的方式控制基因活性;未來可以像更換汽車零件一樣更換人體有關器官;製造長命細胞,實際上俄羅斯的科學家已經通過給結締組織細胞培養植入一種特殊基因的方式,從中成功分解出能使人類的壽命延長3倍的長命細胞。生活方式的因素體育鍛鍊是促進人類壽命延長的最有效手段。鍛鍊是身體循環的好朋友,運動能使一個人保持肌肉的柔韌、身體平衡及勻稱。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及適當持續潔凈的性活動等,都是益壽延年的最佳生活方式。而放縱自己行為的習慣,則是造成各類疾病及「人體亞健康」直至影響壽命的直接原因。有統計數字表明,由於生活方式疾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造成的死亡已佔人類死亡率的50 %以上。比如,專家估計到2020年,每年有840萬人將因吸煙死亡,而20 %~30 %的肝病患者由於酗酒而結束生命。飲食的因素數字表明,糧食缺乏使全球每年有300萬以上的人因吃不飽而死亡,與營養不良所造成的死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年同樣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死於暴食暴飲、營養過剩所造成的肥胖病。
![]()
科學家經研究得出結論,一個人如果超出其應該具有的標準體質量的15 kg以上,那麼將導致其壽命縮短7年左右。而來自於中國科學家對119位百歲老人的調查結果表明,60 %以上的老人既吃粗糧也吃細糧,74 %的老人早晚吃粥,中午吃乾飯。顯然,低熱量、低脂肪、低動物蛋白和多種類的飲食習慣是增進人類長壽的最佳營養方案,而節制飲食則可減少人體氧負荷,降低葡萄糖水平從而降低疾病發病率等。性別的因素女性比男性長壽,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可是什麼原因使女性比男性長壽呢?有的科學家認為,女性長壽的原因是比較會睡,且睡得好,睡得香;也有研究承認,女性的代謝水平低於男性。而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女性長壽的秘訣在於人類體細胞端區。端區長度隨增齡而縮短,即端區長度越長越長壽;端區長度丟失越快,衰老越快。男性端區長度丟失速率比女性快,所以衰老得也快,壽命也短。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