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白色恐怖歷史原貌 人權館「白克導演」特展開幕

▲「白克導演的一生」特展現場,以巨幅布幔重現當年台語電影拍攝現場。(圖/文化部提供) 大 中 小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為感念白色恐怖苦難,特別舉辦「白克導演的一生」特展,邀請白克先生兒子白崇光、白崇亮、資深影人小艷秋、林沖、國寶級台語電影幕後主唱紀露霞、鄭秀美、政治受難者前輩崔小萍、蔡寬裕等人共同出席,透過電影、新聞片、電影海報和數十幅珍貴生活照,還原歷史原貌,共同緬懷白克傳奇一生對台灣紀錄片和電影產業的偉大貢獻。1964年2月22日清晨槍聲,台灣電影先驅白克導演在人生事業巔峰之際,命絕於戒嚴白色恐怖疑雲中。事隔半世紀,白克導演的冤屈究竟為何,仍令各界感到疑惑。白克於1945年10月抵台,指導台籍、日籍攝影師紀錄完成《台灣省受降特輯》新聞片;隨即成立「台灣省電影攝製場」並擔任首任場長,用電影敘事影像紀錄台灣戰後歲月,包括228事件時巡迴全台拍攝的《白崇禧部長蒞台重建新台灣》特輯。
▲「白克導演的一生」特展開幕典禮,出席貴賓合影。(圖/文化部提供)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致詞時,首先向家屬致意,「因為他的捨身,使得這段白色恐怖歷史成了教材,教育世世代代,錯誤歷史絕對不可以重來。」他也指出,人權館承擔「記憶保存、還原真相」歷史重責,讓世人看見台灣在自由人權、轉型正義上的堅持與努力。在開幕典禮上,白克長子白崇光代表家屬,感謝在場這麼多國寶級影劇界前輩齊聚一堂,緬懷他父親對台灣電影貢獻,他說「各位和父親共同參與了台灣電影黃金時期的第一頁,為台灣電影留下輝煌歷史。」白崇光感嘆白色恐怖肅殺年代,「任何人只要被扣上匪諜的大帽子,根本無處申冤。」他很感謝人權館籌備處與蔡寬裕前輩熱心促成特展,告慰他父親在天之靈。二兒子白崇亮則說「當年父親帶著驕傲、帶著生命教義走向生命最後一程,因為他知道生命可以繼續,可以走得好,復活可以走過仇恨、走過傷害,讓我們一代又一代往下走。」
▲國寶級台語歌后紀露霞(左1)與鄭秀文(左2)聆聽當年灌製的台語電影主題曲滿是驚喜,右為白克先生公子白崇亮、白崇光先生。(圖/文化部提供)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