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扭曲歪斜的產物--東德情報部門「史塔西」傾覆歐洲的恐怖情資單位(16P)
最令西方頭痛的情報機構不是克格勃,而是名不見經傳的東德情報部門史塔西(Stasi)。2005年的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竊聽風暴》,讓昔日令人膽寒的東德情報部門史塔西(Stasi)推到了銀幕上。
史塔西(Stasi),是德語Staatssicherheit縮寫的音譯,全稱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安全部。史塔西成立於1950年2月8日,因其間諜手段高超、有效而躋身冷戰時期世界著名情報機構之列。圖為史塔西總部舊址。
史塔西總部(現已變成博物館)位於柏林東部的利希滕貝格街,是一座外觀神祕的灰色大廈。在這裡,繆克(如圖所示)掌控史塔西達30餘年之久。在他的辦公室裡,各種先進的通信和監控設備一應俱全。
而繆克的左膀右臂馬庫斯·沃爾夫(歷任史塔西外情局長、副部長),則被西方同行稱作隱面人,長期連他的一張照片都搞不到,直到1978年沃爾夫訪問瑞典時,才被一名叛逃的史塔西特工辨出真容。沃爾夫告訴部下,身為史塔西特工,不能有任何恥辱感和憐憫心,要讓與之打交道的對手終身難忘。
史塔西的主要外部對手是西德,40多年裡向後者滲透進了3萬多名間諜。史塔西在西德編織了龐大的情報網,甚至有種說法,在西德總理看到己方呈送的每週情報摘要之前,史塔西就能獲悉全部內容。圖為史塔西總部建築群示意圖。
史塔西在西德什麼都幹,從竊取計算機技術到把囚犯賣給西德賺取黃金,可謂無所不包。從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末,史塔西用3.3萬名囚犯換來了高達340億德國馬克的鉅額收入。時任西德總理的勃蘭特,他的私人政治事務助理兼總理辦公室祕書紀堯姆(如圖所示)就是一名史塔西特工。
史塔西構築的反間諜防線堪稱銅牆鐵壁,西方諜報組織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打入其內部,甚至一度靠從下水道里撈廢紙作為刺探史塔西乃至東德內情的主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把史塔西稱作冷戰時代最讓西方頭疼的敵對情報部門並不為過。
在東德行政與安全架構中,史塔西擁有很大的權勢與極高的地位,被稱作東德的盾牌與寶劍。該部門可對上至高官,下至普通百姓在內的所有東德人採取跟蹤、竊聽、搜查、逮捕等措施。截至1990年10月兩德統一前,史塔西的專職工作人員有9萬人,非正式特工多達18萬人。
史塔西將德意志民族的嚴謹認真發揮到極致,比如他們會在審問嫌犯時,用棉花或羊毛小片從後者身上採集氣味樣本,然後儲存在一個個密封玻璃瓶中。一旦嫌犯逃跑,或者釋放後有什麼異動,史塔西馬上可以動用訓練有素的警犬展開嗅探追捕。
據統計,如果算上17萬線人(有個特定詞彙叫非正式僱員,簡稱IM),每66名東德公民中就有1人為史塔西工作,這個比例(1:66)遠遠高於蓋世太保(1:2000)和克格勃(1:5830),而據《史塔西:東德祕密警察祕史》(如圖所示)的作者約翰·科勒估計,為史塔西工作的人數可能多達50萬,在一桌吃飯的10個客人中,至少有1個是線人。
史塔西(Stasi),是德語Staatssicherheit縮寫的音譯,全稱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安全部。史塔西成立於1950年2月8日,因其間諜手段高超、有效而躋身冷戰時期世界著名情報機構之列。圖為史塔西總部舊址。
東德總人口不過1800萬,卻多達600萬人在史塔西建有祕密檔案,保存下來的史塔西檔案約有21.25 億頁,連在一起長達201公里。換言之,每3個東德公民中就有1人曾處於史塔西監控之下。
從1950至1989年,史塔西滲透進整個東德。毫不誇張的說,每座工廠都有史塔西派駐的官員,每幢公寓樓安插至少1名線人。超過10萬條電話線路被長期監聽,無數住宅被祕密安裝了竊聽器,甚至公廁裡都裝有微型攝影機。
史塔西對東德人生活中最隱私瑣碎的細節都逐一記錄在案:誰愛喝哪種紅酒、患有哪種疾病、跟哪位有夫之婦有私情,等等。
1995年至今,德國政府為復原被史塔西銷燬的1.6萬多袋檔案碎片,耗資超過3000萬美元,已有275萬人申請查看自己的檔案,而更多的人仍缺乏勇氣去直面不堪的過往。
轉貼自 網易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