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 《三體》電影製作理念從一開始就錯了
![]()
說好將於今年7月份公映的《三體》跳票了,製片方稱「上映時間絕對不會超過2017年上半年」。公映時間一竿子支到了一年後,那時候還會有人看《三體》電影嗎。 答案是,該看的依然會去看,不想看的,依然不會去看。比較有意思的是,這麼一部不被看好的電影,跳票行為竟然引發那麼多人關注,享受了一次大片待遇,原因恐怕還是與原著有關,與改編關係不大。觀眾希望看到年輕電影人逆襲的故事,也的確有不少年輕導演在這些年上演了一炮而紅的故事。但對於《三體》這個連一線導演都不敢碰的題材,年輕導演來改編它,成功的幾率的確沒法被看好。製作團隊與創作團隊一開始對這部電影的定位就錯了,「好萊塢特效團隊+國內一線明星合力打造」,「是一部製作精良、高度還原的史詩級國產科幻大作」,「在後期特效階段延長時間細心打磨」……這樣的說法,是在敘述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甚至給人以「越努力,越失敗」的感覺。儘可能降低觀眾對《三體》電影期待值,或是更好的策略。新公司、年輕導演,敢於觸碰棘手題材,勇氣已是可嘉,無論拍成什麼樣子,都會是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小步。把身段、姿態放低了,創作觀念自然也會改變,如果初期不這麼張揚,默默無聞地完成這部電影,想必今年暑假影片已經可以進院線了。低成本一樣可以拍《三體》。觀眾不信賴的,是《三體》團隊的技術水平和製作理念,擔心它被拍得山寨感十足。無論《三體》怎麼努力,都無法讓觀眾相信,它能夠達到一流水準。既然如此,何不放棄對「大製作」的盲目追求,轉向對《三體》故事線條的摸索,通過另一個途徑,帶觀眾領略科幻想象的魅力?不需要花費大筆的錢投入到畫面上,用緊張的情節、豐富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立意,一樣能拍出小成本的好看科幻片,比如《時間規劃局》、《源代碼》等。能用大製作來完成《三體》當然是好事,但在沒法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時,選取一個角度,採用一個討巧的切入點,把《三體》的一個精彩部分呈現出來也不錯,沒人會要求製片方,在一部電影中就把整個的《三體》故事全部表現出來。現在這版《三體》還有機會,但當務之急就是不要把精力浪費在視覺特效的打磨上,如果劇本沒操作好,創作者自己還沒搞明白想要表達什麼,那麼就算視覺特效勉強達到及格分,一樣會被差評。不如在剩下的一年時間裡,好好琢磨《三體》的魅力就是在哪裡,如何通過人物與情節的力量,來強化影片的看點,只要在劇情上實現了突破,一樣會贏得觀眾的尊重。 ▌六根為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END-
醉醒客叢書![]()
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 · 李輝可以論 · 葉匡政![]()
錯認他鄉 · 韓浩月在書中小站片刻 · 綠茶![]()
十字街騎士 · 潘采夫生如逆旅 · 武雲溥![]()
六根者誰?李輝 葉匡政 綠茶 韓浩月 潘采夫 武雲溥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
娛樂新聞資訊?
下載【GigCasa 激趣網】手機應用Android版 iPhone版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