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的由來你知道嗎?那你怎麼整人???老外玩很大呢~

愚人節位於每年公曆4月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捉弄及取笑,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並宣告捉弄對象為「愚人」。玩笑的性質極少包含實質惡意,但個別玩笑由於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產生較大規模反響及衍生成為(傳媒)謠言和都市傳說,所以對於人們來說一般會加以避免如災難之事的玩笑。 愚人節的起源大約有下列幾種說法:1565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頒佈法令改以1月1日為一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4月1日為新年的傳統。一些守舊派反對該改革,依然按照舊曆法在新曆4月1日送新年禮,慶祝新年。支持新年改革的人藉此對守舊派大加嘲弄,在當天給他們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聚會。[1]從此在4月1日捉弄人的習慣便流傳開來。當有人上當受騙的時候,捉弄他的人就會高呼「Poisson d'avril(四月惡作劇)」。這句成語的由來與原來之意義已不清楚。 不列顛百科全書裏面記載着:「愚人節」乃是公元十五世紀革命之後始出現的一個說謊節日。那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曾經建立一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視為異端,在每年四月一日處以極刑,也就是死刑。臣民們感到非常恐怖,於是每天以說謊取笑為樂,來沖淡對統治者之恐懼與憎恨。其後,沿用日久,演變為今日之「愚人節」。 據古羅馬殘籍記載:羅馬在每年四月初舉行「蔓姜會」,某年「蔓姜會」,主宰之神雪麗絲之女白洛賽蘋娜在極樂園採摘水仙花時,遇見冥府王菩拉多,兩人一見鍾情,互相示愛,菩拉多便娶白洛賽蘋娜為冥府王后,當他們兩個返回地府時,菩拉多乃差使地府中之鬼怪發出嗤嗤之笑聲,以愚弄雪麗絲,而雪麗絲果被愚弄,她乃循着聲音的來源尋覓。因此,他們便以每年之「蔓姜會」為「愚人節」。[1] 愚人節與古羅馬的嬉樂節(Hilaria,3月25日)和印度的胡里節(Holi,到3月31日為止)有相似之處。在時間的選擇,看來與「春分」(3月21日)有關。在這時間天氣常常突然變化,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類。開心欣賞~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