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剩男剩女」數量驚人、年輕人習慣晚婚...原來都是這個惹的禍!




剩男剩女不是今天才有的問題,在宋朝,即使沒有國家的大力號召,很多男女都自覺地晚婚晚育。歸根結底,這都是科舉惹的禍,不過大宋的歷任皇帝似乎不太關心這個問題。

宋朝是建立在五代十國的廢墟上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自己是通過兵變才坐上了皇帝寶座,因此對當兵的向來感到威脅。宋朝幾乎是從一開始就重文輕武,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很多人擠破腦袋通過科舉做官。

宋朝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幾乎是古代歷朝歷代最好的。宋朝實行「高薪養廉」的政策,不僅公務員的工資高,而且逢年過節還發福利,說白了就是給錢。宋朝的皇帝們以為高工資就可以避免腐敗。



但宋朝沒有嚴格的監督懲罰體制,皇帝對大臣們的腐化睜隻眼閉隻眼。宋朝人秉持「刑不上大夫」的理念,對貪官污吏從輕處罰。宋朝的公務員數量驚人,比實際需要的多出至少兩倍,有的官位一個人就夠了,偏偏要三個人來當,官員們你推我攘,行政效率極其低下,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官員冗雜。

皇帝為讀書人進入官場提供諸多便利,再加上文官比武官地位高,你說,誰不想通過考試做官呢?

宋朝的官員任務輕,生活安逸,於是,很多男人都把金榜題名作為一生的奮鬥目標。所謂「先成家,後立業」。宋朝的男人們為了不耽誤學習,都想晚娶晚育,一旦考上了,就一切都有了。



那頂烏紗帽的競爭永遠是激烈的,能考上的人畢竟是少數,很多人考到三四十歲也沒考上。男人們都忙著考試,於是很多「剩」了下來,等要娶老婆時已經有了白頭髮,所以難怪宋朝年間,丈夫比妻子大一二十歲的情況特多。

人這東西說也奇怪,明明知道考上的機率很小,還是趨之若鶩地往那趕,不少人寧可白了頭髮,也要得到烏紗帽。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司馬光曾說:「男不過三十,女不過二十耳。過此則為失時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男人到了三十未娶,女人到了二十未嫁,就已經「剩下了」。按照這個標準,宋朝年間,十個男人中就有兩個是「剩男」。



說完了男人,我們再來說說女人。

女人因為性別的限製做不了官,但可以做官太太啊,跟著丈夫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好不快活。

於是宋朝出現了有趣的現象,「榜下捉婿」。到了發榜這天,全國各地的有錢地主們抬著轎子搶女婿!有錢有官的男人不用愁老婆,老丈人自己都會找上門來。

宋朝的古籍中有很多關於類似的記載。仁宗時期,翰林學士胥偃初次見到歐陽修時就認為他日後必定名揚天下,於是就將女兒嫁給他。神宗時期,王安石主動將女兒嫁給蔡卞。



好女婿畢竟是少數,供小於求,搶得到的自然開心極了,搶不到的呢?等,一直等到二十出頭,於是出現了很多「剩女」。

再一個,宋朝的婚嫁費很高,很多女孩一時半會嫁不起。宋朝商品經濟繁榮,物價很高,整個社會崇尚奢華。宋朝的婚嫁費比唐朝、明朝都要高。「榜下捉婿」更加使得結婚的主動權掌握在男人手裡,女孩家沒有足夠的錢嫁不起女兒。

淳熙年間,有個叫黃左的人在登第後,做了汝陽王的女婿,一次性就「得奩具五百萬」。宋神宗的弟弟楊王有好幾個女兒,還曾因女兒婚嫁的時間快到了,結果沒錢,因此丟了面子。一個王爺都能如此,更可想平民家了。

宋朝年間之所以出現大量「剩男」、「剩女」,究其原因,還是與宋朝的文官制度有關。


轉載自:今日頭條


以前人口夠多...當然不急~


本帖最後由 hulanlan 於 2016-3-30 18:11 編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