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奇蹟!揭密巧奪天工的神奇榫卯與造車工藝!
![]()
在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上,榫卯結構集力學、數學、美學和哲學的智慧,為我國古代建築、傢俱及其他木製器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歷史悠久,起源於河姆渡新石器時代,從春秋戰國起已廣泛應用,到宋代開始愈趨於成熟,明清達到最高水平,自成體系。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造車國家之一,相傳距今約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出現了車,中國古代造車工藝的演進和榫卯結構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何為榫?何為卯
據《集韻》記載,榫,剡木入竅也。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線方式,包括榫頭和卯眼,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去部分叫卯或榫眼,是我國古代建築、傢俱及其他木製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榫卯”有幾十種類型,按照其構合作用可分為三大類型:一類主要是作面與面的結合,也可以是兩條邊的拼合,還可以是面與邊的交接構合。另一類是作為“點”的結構方法,主要用於做橫豎材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延伸結合。還有一類是將是三個構件組合一起並相互連線的構造方法,這種方法除運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聯合結構外,都是一些更為複雜和特殊的做法。
“巧奪天工”的技藝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中,像榫卯這樣廣泛應用、萬世不朽的工藝並不多見。榫卯結構是中國古代木製工藝的基本製作模式,在整件器物上,運用榫卯結構,而不用一釘、一絲的金屬連線,全部採用凹凸結合的榫卯構成,測量、切割、打磨、安裝等採用純手工製作。榫卯咬合,構成巧妙且富有彈性的框架,相互間的匹配更加渾然天成,天衣無縫,嚴謹、牢固程度一點不亞於用鐵釘、膠水連線的器物。榫卯就好像是隱藏在兩塊木頭裡的靈魂,當古代的工匠將多餘的部分砸掉後,兩塊木頭便會僅僅第互相握著,不再分開。
榫卯結構與木車
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木車在相當長的時期一直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不可或缺的器物,其中榫卯結構就是古車製造的核心。無論是雙輪獨輈車還是雙輪雙轅車,不管是宮廷的御用還是民間的使用的木車,都需要榫卯工藝,運用在車架、車廂、車窗、車棚、車軲轆的製作上,榫卯結構以其獨特的工藝創造著人類輕工史上的奇蹟。
via: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