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令人聞風喪膽的坦克終結者!揭密比「黑死神」更加兇猛的超強戰機!

                  

伊柳辛強擊機,是蘇聯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的標誌性航空產品。代表型號有伊爾-2、伊爾-10等著名機型。其中伊爾-2強擊機,強大的對地火力曾經讓前線的所有敵人聞風喪膽,從而贏得了“黑死神”的可怕綽號。蘇聯在戰爭時期每天生產40架伊爾-2強擊機,整個戰爭期間一共製造了3.5萬架。





伊爾-2可能是蘇聯戰爭中損失最多的戰機型號。伊爾-2強擊機讓東線納粹德國軍隊的坦克裝甲車等武器遭受了巨大損失。但是由於專注低空和超低空攻擊,像“黑死神”一樣給敵人以嚴重打擊的伊爾-2強擊機,自身損失也很大,蘇聯空軍造建造3.5萬架伊爾-2系列強擊機的同時,轉眼間自己也損失了一萬多架伊爾-2,估計伊爾-2打掉的德國坦克也沒有一萬輛,由此可見蘇聯戰場上的戰況激烈和殘酷程度。衛國戰爭勝利後,蘇軍總結伊爾2強擊機在戰爭中的經驗教訓,提出在1950年以前發展一種火力更加強大,打擊效率更加高效的強擊機。



1947年蘇聯部長會議-國防委員會提出研製火力與效能凌駕於伊爾-10之上的新型前線攻擊機的計劃命令。任務書要求,新型強擊機應在廣闊的歐洲平原上打擊美歐帝國主義侵略軍的集群坦克,設計任務交給了曾經設計伊爾-2和伊爾-10強擊機,擁有豐富攻擊機設計經驗的伊柳辛設計局,並把該機命名為“伊爾-20”強擊機。



伊柳辛設計局的總設計師謝爾蓋-伊爾提出了一款重武裝、全金屬材質、下單翼佈局,傾斜安裝的火炮,同時搭載一具能夠產生3000匹馬力的新型液冷發動機的機體方案。1948年完成設計,本機的最大特徵是飛行員駕駛艙“騎”在發動機上面,目的是為了得到更佳的射擊視界。這種設計中駕駛艙的安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飛行員的良好視野,飛行員的視線可以直接穿過玻璃和槳葉觀察到水平位置以下37度範圍內目標。而在1950年以前,普通殲擊機和強擊機的視線很狹窄,飛行員向下的觀察角度都不超過20度。



該機的駕駛艙風擋配有防彈玻璃,正面的防彈玻璃厚度達到令人吃驚的100毫米,側面也有65毫米厚,可以有效防禦美英軍隊普遍裝備的.50英寸(12.7毫米M2)機槍的硬芯穿甲彈。在發動機、潤滑系統、冷卻系統等機身重要部位均採用裝甲防護,使用的裝甲板厚度在6mm至15mm不等,這些裝甲板的重量就合計有1840kg。

伊爾-20的駕駛艙採用浴缸式全包圍裝甲,為飛行員提供了較理想的防護條件。這種浴缸式全包圍的機身裝甲設計理念,非常超前,後來也被美國人學了去,應用在著名的A-10“疣豬”攻擊機上。



該機搭載一臺MF-47活塞發動機,功率3000馬力。駕駛艙後面是一個巨大的由裝甲保護的燃油艙,再後面是無線電員兼炮手,他通過遙控裝置操縱機身背部活動炮塔上的23毫米機炮,用於後半球射擊。對地攻擊武器配備是兩門23毫米努德曼-蘇拉諾夫NS-23型航炮,該炮廣泛裝備於蘇聯米格-15等四、五十年代軍用飛機上。有人說伊爾-20三門23毫米機炮的火力弱於晚期型號伊爾-2/伊爾-10的5門23毫米航炮,其實不是這樣,由於伊爾-20的獨特設計,使用火炮的對地攻擊效率更高,打擊效果更好,素以減少了火炮數量。

伊爾-20在增加武器裝備的廣泛性方面也有很好的設計。主翼上的兩門23mm航炮能在水平飛行時以向下傾斜23度的角度向地面掃射。通常情況下能裝載400kg炸彈,過載情況下能攜帶700kg炸彈和4枚RS-132空對地火箭彈。伊爾-20的設計上仍然頑固採用駕駛員-機槍手背靠背的佈局,顯示出蘇軍對強擊機後半球防禦的重視。後部的機槍手兼無線電手可以使用一門遙控炮塔的Sh-23航炮,對水平方向180度和上方80度以內的敵機進行射擊,而為了防禦從飛機下方接近的敵機,還裝備了10枚盒式AG-2霰彈。



伊爾-20強擊機具有對付地面集群目標的掃射能力,能夠在一次超低空進入時,利用其傾斜安裝的航炮,依次打擊多個裝甲目標。然而這些都是理論上的一項情況,在後期的試飛中,飛行員發現如欲實現一次進入的多目標打擊,需要有一個配備英特爾I3晶片的大腦才行,因為飛行員完全無法精確控制多次的開炮時機,要麼在第一次射擊時將炮彈打光,要麼在專注間隔射擊時錯過目標。



伊爾-20主要技戰術效能:

翼展 15.43米  機長 13.58米
機翼面積 44平方米  空重 7535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 9500公斤  最大起飛 9780公斤
發動機型號 1PD M-47  起飛功率 3000馬力
巡航功率 2400馬力
海平面最大速度 450公里/小時
高空最大速度 515公里/小時
最大航程 2700公里  作戰半徑 1045公里
爬升率 375米/秒  實用升限 7750米
正常載彈量 1190公斤(可懸掛最大炸彈為500公斤)
可掛載8枚РС-82毫米和4枚РС-132毫米航空火箭彈


關於該機令人錯愕驚詫的375米/秒的爬升率資料,蘇聯手冊原文如此,筆者估計是17.5米/秒或37.5米/秒的印刷錯誤導致。因為這個爬升率甚至超過了上世紀80年代美國F-15或蘇聯蘇-27這樣的制空型噴氣戰鬥機,這是一架活塞發動機螺旋槳強擊機絕對無法辦到的。1948年11月27日首架原型機完成製造並出廠,12月4日完成了首次試飛。但在接下來的一年多試飛任務中,伊爾-20經歷了巨大的技術上的挑戰。

由於機體裝甲厚重,發動機功率不足,伊爾-20的最高速度始終未能突破,在3000米飛行高度時僅為515千米每小時,比在相同高度的伊爾-10強擊機慢了36千米每小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飛機超過了預期重量外,駕駛艙設定在發動機上方造成機體橫截面及前部的投影面積增大使得阻力也隨之增大也是其中一個大原因。新型的M-47發動機在試飛中出現震動過於劇烈的問題,以至於影響飛行員的對地射擊和瞄準。在其他方面,蘇聯空軍也有諸多不滿意的地方。例如,由於在發動機上方安置駕駛艙,造成了發動機維護保養和整備困難,嚴重影響飛機的野戰出動率,地勤對此提出了很大意見。由於該機的螺旋槳的槳葉非常靠近駕駛艙風擋,飛機未採用彈射座椅,飛行員在緊急跳傘逃生時將非常危險,稍有不慎就會被近在咫尺的螺旋槳打成肉醬。在使用機體腹部進行緊急迫降的硬著陸時,彎曲的槳葉還有可能抽擊駕駛艙。由於以上這些諸多的技術性難題,以及噴氣式發動機技術的迅速完善,蘇軍認識到未來的前線航空兵必然會以噴氣式飛機為主,開始早期預研和規劃噴氣式攻擊機。由於斷定伊爾-20在服役後就已經落後於噴氣時代,伊爾-20的研發計劃在1949年5月14日終止。



接替螺旋槳強擊機的是蘇-7噴氣式攻擊機,這是尚顯弱小的蘇霍伊設計局在強擊機領域第一次戰勝當時不可一世的龐大的伊柳辛設計局。20年後蘇聯第二代前線強擊機方案競爭中,蘇霍伊設計局又一次用著名的蘇-25方案擊敗了保守的伊柳辛102方案(伊爾-102強擊機保留了很多二戰期間的傳統設計,如尾炮設計布局,飛行員和炮手相距很遠,又背靠背而座,無法像並列或串列雙座飛機那樣可以進行良好的溝通,主要以機炮攻擊為主,電子裝置很少,這也是它淘汰的原因之一)。於是,然後就沒有了,伊柳辛設計局徹底退出了軍用強擊機領域,無奈的專注發展特種用途飛機。



via: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