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月跌25%創歷史之最 為何今年比2008年還要慘

滬指月度跌幅排名。 大 中 小 市場又跌了!27日頑強守住的2700點,28日被無情擊穿。1月份只剩最後一個交易日,從截至目前的月度資料來看,滬指已經超過2008年10月,創下了月度跌幅歷史之最。截至1月28日收盤,1月份滬指累計下跌24.96%,而自從A股實行漲跌幅限制以來,此前的月度跌幅紀錄是由2008年10月份保持的24.63%。因此有不少老股民感嘆,今(2016)年1月比2008年還慘!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市場為何在企穩之後再次暴跌,並創下月度跌幅紀錄?相比2008年的市場,2016年到底慘在哪裡?憂慮匯率波動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場暴跌絕非簡單的因素造成。首先,從匯率來看,2015年12月美國加息後,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和資本市場都遭受巨大衝擊。對於歷來情緒化較為嚴重的A股市場而言,對匯率波動的擔憂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波動。從大陸國內經濟看,目前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實體經濟資料並不好看。2016年1月公布的2015年經濟資料顯示,GDP增長6.9%,創下了25年新低。不過,從2015年分季度經濟資料披露後的市場走勢來看,市場對於低增速經濟資料的接受度正在不斷提升。有分析人士表示,經濟資料不好是預期中的事,經濟減速是常態,市場會逐漸接受。刺激政策少1月份以來,A股市場可謂飽受摧殘。開年首個交易日熔斷機制正式實施,導致市場在4天內兩度提前收盤,隨後熔斷機制暫停。此外,本月監管層雖然出台了減持新規,但不少公司股東陸續表示將透過大宗交易減持,如果接盤方在二級市場拋售,勢必對股價造成極大壓力。相比而言,2015年7月的那一輪救市行動力度更大,暫停IPO、出台減持禁令、証金公司巨資買入、監管層重拳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等對於市場恢復信心作用明顯。2008年那一波市場暴跌後,國家同樣打出了救市組合拳。宏觀層面,大陸國務院確定4萬億投資計劃、央行降息等政策陸續出台,對於穩定市場有著重要作用;資金供給方面,放緩新股發行節奏、支持機構投資者入場、國資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等措施對於恢復市場信心作用明顯;此外,下調印花稅等大大降低了投資者交易成本。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