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互聯網+春運回家路 旅途之變折射時代變遷

1月24日,為期40天的2016春運拉開大幕。圖為春運期間的北京西站。 大 中 小 40天,超過29億人次的旅客發送量,幾乎相當於大陸全國人口整體遷移2次……這就是2016年的春運圖景。擁擠的人潮、急促的腳步、疲憊的身影,一幕幕熟悉的畫面在大陸全國各地再次上演。根據中新網報導,然而,伴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這場全民大遷徙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從寒風中排隊買票,到手機在線訂票,從大包小包帶年貨趕火車,到輕點滑鼠網上購物……這條漫漫回家路上的點滴變化,同時也折射出整個時代之變。購票之變:代售點排長隊現象難覓 線上購票成主流一張小小火車票寄託著數以億計大陸人的團圓夢。曾幾何時,每逢春運前,大街小巷的火車票代售窗口旁都會排起『長龍』,成為城市一景。但近年來,隨著網上訂票的興起,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少。26歲的廣州小夥小葉大約一年前離家來到北京,今(2016)年春節是他趕上的第一個春運,不用經歷漫長的等待排隊,幾天前他就透過手機客戶端順利買好了回家的火車票。『現在行動端購票很方便,我和我朋友都是用手機買的票,相比到窗口買票省去了不少麻煩。』 小葉告訴記者。和小葉不同,80後李虹含對窗口購票的經歷至今記憶猶新。2003年,李虹含第一次背起行囊離開南陽老家去鄭州上大學,學生時代他每年春節都要為購買返鄉票發愁。『那個年代還沒有12306網站,買票經常要起大早去代售點排隊,在寒風中一等就是半天,黃牛黨也很猖獗。』李虹含說,當年上學時,會有熱心的同學負責收集大家的學生證,幫忙集體買票,而每每拿到屬於自己的那張返鄉車票時他都會格外珍惜。『線上購票出現後,我沒再去過窗口購票,當年排隊買票的經歷都成為了寶貴回憶。』 李虹含說。無論李虹含還是小葉的經歷,都是互聯網對春運產生巨大影響的縮影。來自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售票大數據顯示,2015年春運,鐵路車站窗口售票占總票額的29%,線上(互聯網+手機)售票占比為54.6%;今年春運,車站窗口售票占比進一步降至25.9%,而線上售票則提高到60.5%。由於窗口售票量下降,近兩年,北京西站與北京站的臨時售票廳也都相繼退出歷史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手機端的出票比例提升速度更加明顯。統計顯示,2016年春運,手機端售出的票占比從2015年的14.2%提高到31%。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