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女子「換心」十年幸福當媽 兩次挑戰生命極限
![]()
當當的寶寶是生命的奇蹟。 大 中 小 十年間,27歲的東莞女孩當當兩次挑戰生命極限。十年前,17歲的她因患擴張型心肌病,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創下了廣東同類手術心臟停跳時間最短的新紀錄。根據廣州日報報導,十年後,她在多學科醫生團隊的嚴密監護下,克服抗排斥藥物對懷孕的不利影響,幸運地懷孕,並成功剖宮產下一個2.6公斤的男嬰,孩子至1月28日剛滿一周。目前,大陸國內僅有三例心臟移植者產子的報導,其中,當當是首個在同一家醫院移植、產子的換心人。
回憶當年:心臟病奪走媽媽生命又擊倒她時光倒流回2004年10月24日,當當在學校參加籃球技能挑戰賽時,突然暈厥在賽場,送到醫院時,已經沒了心跳和呼吸。醫院神經科、心臟科、腦外科聯合搶救,才把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她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這種疾病非常凶險,病人會毫無預兆地發生心臟停跳。在當當發病的三年前,她的媽媽被突然發作的擴張型心肌病奪去了生命。她唯一救命的途徑是進行心臟移植。2005年12月17日,當當在中山一院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整個手術歷時90分鐘,其中阻斷主動脈時間只有44分鐘,創下了省內同類手術心臟停跳時間最短的新紀錄。手術後,當當恢復順利。換心這十年,她的身體很好,平時可以參與各種運動,還能爬山。『這十年來,我們把她當女兒來看。她談戀愛時來問過我們的意見,結婚時也邀請了當年的手術醫生去觀禮。』曾為當當主刀的中山一院心外科首席專家張希教授說,組織家庭後,生育成為擺在當當面前的難題。醫生們曾就『換心女性生育』問題請教了大陸國內外權威專家,對方都答覆『不建議懷孕』。
喜憂參半:換心女性生育面臨多重風險『換心女性』生育要面臨數重挑戰。首先是抗排斥藥物的影響。當當術後需要終身堅持抗免疫排斥治療。心臟移植和其他的器官移植有所不同,即使在懷孕期間,抗排斥治療也是不能中斷的。當當孕前所用的抗排斥藥物『嗎替麥考酚酯』,存在胎兒致畸和流產風險。『胎兒畸形的因素很多,藥物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胎兒發育的頭三個月、器官分化階段,比較容易受到致畸因素的影響。』中山一院產科主任王子蓮教授指出,媽媽也可能面臨新的問題,受藥物影響,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風險都會升高。到了孕晚期,隨著胎兒的發育,孕婦心臟的負擔加重,而到分娩階段面臨的風險會更高。得知她懷孕的消息,醫生將抗排斥治療方案調整為相對安全的方案。中山一院心外科、產科、營養科、超聲科、麻醉科、新生兒科、心內科、ICU等多個學科聯合為當當保駕護航。經過醫生們的嚴密監護,當當一路戰勝先兆早產、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孕期險情。妊娠36周+6天,考慮到胎兒已經發育成熟,同時當當已經出現了妊高症,高血容量與高血壓使心臟前後負荷同時增加,繼續妊娠有風險,產科主任王子蓮教授建議實施剖宮產手術。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