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畢業生就業去哪兒? 北上廣依然是畢業生首選
![]()
名校畢業生就業去哪兒? 大 中 小 近日,大陸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相繼公布2015年度就業質量報告,報告不僅涵蓋了其就業資料,而且還凸顯了大學生就業選擇的新趨勢。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受『互聯網+』和『創業』大環境的影響,選擇靈活就業或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比例有所上升。
概況
75高校曬出就業成績單根據京華時報報導,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每年年底之前,75所直屬高校都要及時交出當年的『就業成績單』。記者注意到,今(2016)年,超過六成高校在規定的時間內編制並發布了學校2015年度就業質量報告,其餘約四成高校在1月上旬也都陸續予以發布。大陸教育部表示,高校要將就業質量情況作為招生計劃安排、學科專業調整、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參考,完善就業與招生、人才培養的聯動機制。根據各高校公布的資料顯示,2015年,75所部屬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全部超過90%。2014年,除了蘭州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低於90%(88.62%)外,74所部屬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也都超過了90%。研究生就業率方面,僅有華中師範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低於90%,分別為82.24%和87.74%,其餘高校也都在90%以上。不過記者發現,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統計方法不盡相同,比如中央美術學院就沒有統計就業率,而是統計了非失業率。該校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非失業率分別為73.3%和75.5%,非失業率統計之外的有超過20%的畢業生準備讀研和留學。還有不少高校只籠統統計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而有些高校則具體統計了所有的學歷層次,包括專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
評價
七成高校未使用協力廠商評價資料1月27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了針對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2015年度就業質量報告的評價排名,排名主要針對報告合規性進行評價。評價顯示,作為第三年發布的就業質量報告,今年各高校在基本內容的覆蓋率上有所提升,就業相關分析增多,而且資料使用規範性加強,報告編制精細化。但是,仍然存在資料統一口徑不一、可比性差、缺少對就業質量就業趨勢的分析、缺乏就業質量評價指標、缺乏監督機制等問題。就公眾最關心的就業率而言,各校統計時間節點不統一,從6月份到12月份中各均有。並且,統計口徑計算方式不統一。多數高校採用教育部規定的演算法,將簽約、升學、出國、靈活就業、暫緩就業都算進就業率。但也有例外,如中央美院使用『非失業率』這一概念。按照如此大口徑統計就業率,各校就業率均接近100%,呈現出形勢一片大好。但實際上,公眾更期望看到純粹的就業率,即簽約率,也希望高校報告升學、出國、靈活就業、暫緩就業的各類畢業生比例。雖然使用校外協力廠商評價機構調查月收入、就業現狀滿意度、專業相關度等反映就業質量指標的直屬高校較往年增多,但高校引用協力廠商評價就業質量仍處於較低水準。有七成高校未使用協力廠商評價資料。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