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企業大量解僱 勞動部強化大量解雇預警機制
![]()
▲勞動部4日表示,0206震災臨時工,大台南地區釋出352個職缺。(圖/勞動部提供) 大 中 小 針對近年發生多起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大量解僱勞工個案,勞動部4日表示,已積極強化大量解僱預警機制,並且有效掌握事業單位營運、財務異常等情事,以避免勞工權益受損。為加強對事業單位大量解僱的預警指標之設計,勞動部目前除了法定「積欠工資」、「積欠勞健保費」及「併購」等指標外,更增列事業單位「發生重大影響股東權益或證券市場波動事件」、「財務長頻繁更換」、「為票據交換所公告拒絕往來戶」、「存款不足致退票」、「聯合徵信中心信用報告異常」及「資金或資產設備移(轉)出」等六大情事。勞動部表示,《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之「預警通報」指標,係在勞工權益受損(如工資或勞健保費遭積欠)時,讓政府有權立即入廠了解事業單位是否有重大經營困境;或有效先掌握可能發生大量解僱勞工之事業單位,以輔導、協助其依法辦理勞工權益相關事宜。勞動部說,有鑑於近年發生多起大量解僱勞工個案,企業雖有經營困境,但未出現積欠勞工工資或勞健保費用等情形,使預警指標無法全面掌握發生大量解僱勞工情事的企業。勞動部表示,勞動部已於2015年主動邀集金管會、財政部及法務部,針對企業發生「事業單位發生影響股東權益或證券市場波動性之重大事件,或有財務長頻繁更換」、「事業單位經票據交換所公告列為拒絕往來戶,或已有存款不足致退票」、「事業單位有欠稅資訊或經聯合徵信中心之信用報告異常」、「有事業單位資金轉出或資產設備移出」等情事,列入大量解僱勞工情事之預警指標。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