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工人吃午餐時是怎麼樣的狀況?沒想到他們連碗跟筷子都沒有…
工人是支撐社會相當的重要一份子,但許多工人的工作環境也頗為苛刻;最近流出的一組「北京民工用餐照片」中,就可以看到這些在建設現場的民工們吃著白饅頭配黃瓜豆腐絲,連碗跟筷子都沒有,必須要用塑膠袋跟樹枝…
▼北京通州的一處工地上,工人們啃著白饅頭,用樹枝和塑膠袋吃唯一的配菜涼拌黃瓜豆腐絲。
▼這裡是一處拆遷工地,民工們得在現場搭伙做飯。
▼煮成一大鍋涼拌黃瓜豆腐絲後,現場的民工就拿塑膠袋分裝配菜,再配著白饅頭下肚。
▼這樣的餐點簡陋到令人難以想像,但現場的民工還是吃得津津有味。
▼在這個拆遷的土地上,大夥就蹲在地上吃著簡陋的飯菜,很快就要再投身到工作之中。
▼偶爾工程太趕、施工太累,他們也只能在地上鋪一塊布,或是靠著廢土堆小睡。
▼這些刻苦的民工彷彿構築了一種另類的「生活風景」,在貴州貴陽市的一處工地上,數十位民工也是蜷縮著身體,在寒風中吃飯。
▼西安的霾害嚴重,空氣品質嚴重污染,但這些勞動者還是得在這種狀況下工作、吃午飯。
▼2014年,北京復興路的五棵松橋東南側,1000多位民工坐在馬路邊上吃著40塊台幣左右的便當。
▼他們看起來像雜技演員,但其實是哈密-鄭州特高壓直流工程的電力工人。這些工人得穿梭於140多米高空,牽引160噸導線,橫跨黃河南北;在纜線上施工非常耗費體力,工人吃飯、喝水也只能在高空中進行,只有35歲以下的年輕人才能負荷這個工作。
▼2012年,重慶的某建築工地上,民工在領取了「自助午餐」後回到工地勞動。
▼2012年,貴州省凱里市,建築工地上的民工圍在露天空地上面吃午餐,他們面前的菜盆只有蔬菜,沒有肉,連油都放得很少。有些民工會從自己家裡包來一點飯菜,沾著辣椒水拌飯吃。
▼2009年,北京中央商務區CBD的一處建築工地上,民工蹲在路邊吃午飯,而後面的廣告牌上是他們可能一輩子也掙不起的房地產。
▼2007年,位於北京市上地訊息產業基地的一建築工地,成群的建築工人在吃午飯,而他們的主食一樣是白饅頭。
▼或蹲或站吃著飯菜的民工們,碗裡一樣只有簡陋的飯菜。
▼炎熱的天候裡,民工靠著巨幅的廣告牌吃著午餐。
▼2004年9月4日,北京的外地民工午飯主食一樣是饅頭和大餅,用餐條件跟現在幾乎沒什麼變化。
▼小小的便當裡不只很少青菜,連補充精力的澱粉類食物也不多。
▼2007年,北京通州的一個住宅區裡,建築工人在路邊香甜地吃著簡單的午飯,對他們來說,這短暫的午餐時光也是最難得的放鬆時間…
實際以照片觀察中國這些用餐的工人時,就可以發現他們每天工作吃的飯菜不但營養不均衡,甚至份量還相當短少,難以想像要怎麼應付粗重的勞力工作;這種狀況持續十多年來也都未曾改善,讓人想問這些工人的權益何在?你是否也注意過台灣勞工午餐的用餐情況呢?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這組感觸良多的照片吧。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