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沒用了。」他撈起一具泡軟的屍體,五指蜷縮在一起…但這只是他每天的日常工作...
![]()
37歲的魏職軍駕駛著自家價值20萬元新台幣的摩托艇行駛在黃河中。老魏要去往下游6公里的水域開始一天的工作——在厚達1米的「垃圾海」中翻撿塑料瓶、木料、鐵皮和人屍。
![]()
魏職軍工作的碼頭,設在一個名叫「大褲衩子灣」的轉口,距離他家下河坪村不過10分鐘的步行路程。老魏回憶,他小時候這裏並沒有這個碼頭,2000年左右,黃河小峽水電站建成這個距離魏職軍家下游約6公里的建設,對他家產生了轉折點式的影響:水電站不僅使處在上游黃河流速減慢,更攔截了上游飄下來的垃圾,和從蘭州城漂來的溺死者。魏職軍正是依靠這些囤積的垃圾,興起了另一門生意:從中打撈廢棄礦水瓶和人屍。
![]()
但2000年後,什川建了小峽水電站,一座大壩將黃河漂下的大體都攔在了大壩上游,魏之乾的撈屍生涯也就此結束了。居住在更上游的魏職軍父子靠着地理優勢發展起了撈屍生意。
![]()
老魏最終放棄撈他。那具大體將會順着河流的走向,繼續向東。據媒體報道,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黃河蘭州段約80公里的水域,飄蕩著至少一萬具溺死者,而且,時至今日,仍以每年200至300餘具的規模增加。
![]()
在這個被當地人稱為「大褲衩子灣」的地方,魏職軍建起了一座簡易的房子,房子下的河面上停泊著三五條快艇作為撈大體的基地。圖為蘭州黃河「大褲衩子灣」,老魏站在作為撈屍「基地」的石屋前。
![]()
「撈起來先搜身,看身上有沒有手機、身份證、電話本之類的。手機一般都壞了,把卡卸下來擦乾淨放在我的手機上。」也有家屬主動前來認領的時候,但比較少。長期無人認領的大體,對撈屍人來說已經失去其價值...
![]()
家屬來到停放在「撈屍基地」前的快艇上認屍。前來認屍的老人(中)確認死者正是自己的老伴兒,傷心哭泣。老魏說,現在生活好了,大體反而多起來,感情問題、生活壓力大、夫妻間吵架,一時想不開就尋短見。
![]()
魏的工作開始得早,結束得也早,上午八點半,他就準備返程了。因為九點鐘開始工作的水電站工作人員會對他進行驅趕,與其如此,不如提前離開,不然「很沒面子」。撈屍只佔老魏工作的一小部分。
![]()
老魏的父親魏應權也在黃河上飄蕩了一輩子,現在年過7旬,早已不再出船撈屍,但他依然喜歡閒坐在岸邊,凝望黃河。
VIA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