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問題/選後維持影響力 親民黨仍有路線不明隱患

▲宋楚瑜在總統選戰中,選票有所成長,但親民黨恐要明白說明路線方向,以免危機再現。(圖/記者林柏年攝影,2016.01.16) 大 中 小 大選結果出爐,宋楚瑜得到157萬票,得票率達12.8%,不分區立委分得三席,剛好足夠組成黨團,宋楚瑜這次與親民黨再度站穩腳跟,未來在政治圈仍保有影響力,但本次區域立委候選人全部落馬,對於親民黨來說仍十分難堪,宋楚瑜一人政黨的發展模式恐也需要再檢討與思考。宋楚瑜三度參選總統,在2000年大選時以466萬,36.84%的得票率高票落選,到2012年僅拿36.9萬票,對比當時馬英九超過51%的689萬票,可說難堪無比,這次宋楚瑜與徐欣瑩搭配參選的成績,雖仍落後第二名的朱立倫超過200萬票,但「民意基礎」可說是大幅提升。國民黨一開始因為選情低迷、黨內不團結,在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B咖」上陣後,氣勢更是一路滑落,讓宋楚瑜決定出馬一戰,可惜後來因為親民黨代表赴陸參加九三閱兵事件的交代不清,傷害中華民國政府尊嚴與台灣人民情感,最後國民黨朱立倫換下洪秀柱,黨內資源整合歸隊,來不及重振聲勢的宋楚瑜便就此遭到邊緣化,但因這次國民黨引起的反彈太大,朱立倫讓深藍民眾不諒解,因此宋楚瑜最終沒遭到棄保。不過,在參選前,外界一般評估宋的重心應放在拉抬區域立委候選人,衝刺政黨票,但從參選後的情況看來,則明顯是將全黨資源與媒體焦點放在宋個人身上。從旁觀察宋團隊的做法,就令人懷疑總統競選團隊和地方候選人其實是各行其是,不相往來。

在選舉過程中,宋楚瑜團隊多只跑各人的行程,也少與候選人共同造勢,很明顯是缺乏資源,地方組織弱化的結果。到選戰最後幾天,才開始與劉文雄、康仁俊與陳朝容等候選人共同掃街;張碩文雖有兩次掃街,結果卻是低票落選,而選情最好的黃珊珊則幾乎沒有共同拉抬曝光,區域立委最後全盤皆墨,對親民黨中央來說,也是很難堪的結果。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