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魚價下跌造成養殖場獲利減少,使得原本養殖 場與投資者保持距離的態度逐漸
軟化。再加上當時挪威政府規定,鮭魚養殖場需具備漁民身分,且每間公司僅能擁有一張
許可證,因此當養殖場破產倒閉時,能接手的人選受限,導致債權人權益受損; 而挪威
政府面臨外界的壓力,遂於 1991 年修正養殖法案,使養殖場所有權自由化,不過每間公
司所擁有的許可證數量,仍不能超過全國總數的 15%。
此項改革可謂是挪威鮭魚產業發展的重要轉捩點,所有權自由化的結果造成許可證價值飆
升及集中化的現象,導致產業結構產生全面性的改變,由原本的小型養殖場為主,轉以大
型養殖場為重要生產者。如 1990 年挪威前十大養殖場僅占鮭魚及鱒魚產量的 8%,2001
年前十大養殖場的產量則攀升到 46%,時至 2010 年,前十大養殖場的產量更高達 65%。
歷經所有權自由化後,挪威的鮭魚養殖產業 不只進行水平整合,也使大企業得以投資孵
化場、魚苗場、育成場以及加工廠,進行垂直整合,例如 Marine Harvest 公司,其前身
為 Pan Fish Sale AS 系一食品出口商,在 1992 年開始收購挪威的鮭魚養殖場,執行產
業鏈整合,目前 Marine Harvest 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鮭魚供應商。透過併購及產業整合,
企業對於產品多樣化的生產過程,擁有較佳的掌控能力,而整合後的大企業產業型態,也
讓挪威鮭魚至今仍在全球市場保有高度競爭力。
最近20年來,挪威鮭魚致力於將自身鮭魚行銷到全世界,在亞洲,他們遇到了世界最龜毛
的民族:日本。
早期日本生食鮭魚是比較少見的,大多是熟食,就是因為寄生蟲這個問題
,野生鮭魚容易有寄生蟲,挪威人知道,日本人也知道,
這時挪威人就想「要是能滿足日本人的要求,那我們的鮭魚將如維京海盜般,成就榮耀的
日不落帝國!!」
根據美國FDA – <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 Hazards and Controls Guidance>
第五章:
Freezing and storing at an ambient temperature of -4°F (-20°C) or below for
7 days (total time), or freezing at an ambient temperature of -31°F (-35°C)
or below until solid and storing at an ambient temperature of -31°F (-35°C)
or below for 15 hours, or freezing at an ambient temperature of -31°F (-35°
C) or below until solid and storing at an ambient temperature of -4°F (-20°
C) or below for 24 hours are sufficient to kill parasites. Note that these
conditions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freezing particularly large fish (e.g.,
thicker than 6 inches).
(1) 冷凍和貯存在-20℃(或以下)為期7天;
(2) 在-35℃(或以下)冷凍至硬化並貯存於-35℃(或以下)15小時;
(3) 在-35℃(或以下)冷凍至硬化並貯存於-20℃(或以下)24小時。
其內文「建議」要依此冷凍規范才能有效確保生食的安全
但是冷凍過的鮭魚生食口感不佳,為此,挪威人設計出了一套「生食級」生產作業流程、
HACCP。
HOW?!
首先要先認識寄生蟲
寄生蟲生活史:
絳蟲:
海獸胃線蟲:
阻斷寄生蟲生活史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
挪威透過完全人工飼料、加熱飼料完全殺蟲卵、完全人工養殖,杜絕寄生蟲生活史進入。
其成效受到歐盟及美國FDA肯定,故免去冷凍步驟。也透過成立全國水域監控系統,來觀
察每一片海域是否有寄生蟲的情形,若有馬上封鎖海域進行處理。也為了能這樣生食,還
建立強大的物流機隊,只要36HR,就可到世界各個國家。
話說其實<筑地魚河岸三代目>的第21集也有說到這些喔~~
在有了這樣的生食級鮭魚產出後,果然快速攻城掠地, 而最主要的爆發性成長是1990年
後(當然現在還在成長),隨著日本料理風行全世界讓挪威鮭魚搭上這班車,一切都是機緣,讓挪威鮭魚帝國真的是日不落帝國了。
當然挪威的箱網養殖也有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海域污染問題。
近期商業模式發展:
1.多樣性商品(鮭魚卵、煙燻鮭魚、各種鮭魚加工品)
2.智利鮭魚其實背後都有挪威公司投資的影子,基本上越多養殖點,越節省物流經費
3.控制世界鮭魚價格(大到能玩原物料操作是所有公司的夢想~可是幹還是輸隔壁的石油公司呀!!)
以上介紹完鮭魚
接著就來說說戰得正夯的爭鮮吧!!
首先先跟各位直說
爭鮮鮭魚可是跟Marine Harvest簽了長約,每周2-3班空運來臺的呢!!
可以說"原料品質"絕對沒有問題!!"
而且爭鮮是進全魚,自己在內歷蓋加工廠自己殺以節省成本
也是Marine Harvest在臺灣最大客戶
而且你以為爭鮮只賣壽司嗎?!
錯!!
現在他可是大型水產品供應商!!
提供3品肉磚(鮭.鮪.旗).水產品及水產加工品給業界及下游各品牌餐廳
肉磚供應應該是全臺量最大的了
當然這一部分要歸功於當時展店
先有大量壽司店的鋪設
再大量進生食級原料(可壓低價格)簡易分裝或加工以分賣給下游
不用懷疑他的原料品質
因為量夠所以價格可以壓
除了冷凍水產部分還無法與元家.嘉豐這兩老牌相比
但是為何會有一堆會靠北爭鮮難吃呢?!
食材正常的情況下
就是要考慮到料理手法啦!!
先給各位一些觀念
1.不是什麼都是現殺現切現吃就是好,肉需要時間"熟成"
2.漁獲的取得方式(漁具漁法)及當下處理(放血.神經絞締)非常重要
3.遠洋冷凍鮪魚旗魚肉不一定就難吃,冷凍技術極好的若要吃出差異也沒那麼容易
4.養殖漁獲不一定就是難吃,科技進步很快,日本養殖業已經可以讓青甘魚肉散發淡淡柚子香了~
爭鮮的原物料便宜
但是價格其實也便宜
而這也是爭鮮的發展核心價值
既然如此
那爭鮮就不可能"做其他增加附加價值的料理行為"
例如熟成.刀工.選用經過神經絞締的魚獲.選用非冷凍鮪魚旗魚
爭鮮策略一向是"價格低且CP值最高的原物料采購取向"(幹就是常見的商業行為呀!!)
要去跟東區那種小店師傅嚴選船釣+良好上岸處理+熟成的"技術取向"相比
根本不能一起比較呀!!
簡單說
要吃單位價錢內最多克數的魚肉,
那我跟你說,餐飲業裡一盤30元的價位能跟爭鮮幹的沒有啦
除非去買COSTCO那個大盒壽司才有贏爭鮮
然後想要把"美味"量化並評比各家CP值的
那根本也不會到爭鮮.COSTCO吃吧?!
爭鮮這類的店吃的是"份量劃算的魚肉+醋飯"
是吃氣味(臺語)不是在吃美味的~~
(壽司美味的基本要件請參考"壽司之神")
還有一個問題影響味道的是爭鮮每家店客流量不同,也不是都專業師傅把關,要工讀生站冷臺是要求多懂啦?!有些吃到雷店的大多是終端的保存與處理問題哦!!
其實去客流量大的比較容易不會踩到雷啦~
幹時間不夠了
先這樣吧~
魚的事情有太多可以講
有機會再來說說日本的漁業以及日料產業為何可以這樣強大
這完全決定了臺灣輸日本的關鍵因素
臺灣不是沒有好漁獲
相反的有機會去查查臺灣每周出口日本的班機有幾臺是直送新鮮漁貨的
一品的都送日本了啦~
還有日本養殖業已經走到哪一步了
以及臺灣漁業的哀傷
還有最重要最可笑的"海鮮文化"
本來小弟是跑各地漁港做現流貨的
但從東南亞看到臺灣看到日本
決定還是收一收去做海洋保育卡實在啦
結論就是:
1.相信自己的舌頭,木舌也是種幸福,會說一嘴美味也沒比較爽
2.吃當季,吃在地,試著了解食材怎麼來,怎麼吃,自然就知道什麼是美味
以上
有機會有時間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