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抖嗎?韓劇全面入侵中國市場
還沒看過《太陽的後裔》,簡直就像被全世界拋棄一樣。眼下,這部韓劇已經刷爆朋友圈,愛奇藝上線3周6集播放量破4億,韓國本土第六集收視率高達28.5%,遠超當年金秀賢、全智賢主演的大熱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大結局最高收視(28.1%),微博話題閱讀量超35.4億,男主演宋仲基更是成為了新任的“國民老公”,引發女粉絲“舔屏”不止。
除了超高的顏值和精緻的製作外,該劇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是首部真正實現中韓同步播出的韓劇。捨棄多年來的“邊拍邊播”模式,改為“先拍後播”——這是“限外令”頒佈以來韓劇應對中國審查政策的一次變革。從目前的效果來看,這種模式似乎迅速被市場接受,利潤也相當可觀。接下來,還將有更多的韓劇採取這種模式,進一步搶佔中國市場。
《太陽的後裔》為代表的韓劇為適應中國審查政策,由“邊拍邊播”模式,改為“先拍後播”。
韓劇重搶中國市場 《太陽的後裔》變製播方式
2014年年底,廣電總局頒佈“限外令”,規定視訊網站播出引進劇必須遵守“數量限制、內容要求、先審後播、統一登記”四項原則。這意味著,從2015年4月起新出的境外影視劇必須拿到“整季的全片”並配好字幕送審,稽覈通過、取得引進許可證號後才能上線播出。
受此影響,韓劇的版權費用大幅縮水(玄彬主演的《海德、哲基爾和我》從最初定價的每集191萬元降至63.6萬元),韓劇在中國視訊網站的佔有率也明顯下降。為了搶回市場,韓劇不惜放棄一直以來的 “邊拍邊播”模式,改為“成片製作”。
此前,韓劇都是先在韓國電視臺播出,幾小時後纔會配上中文字幕,導致中國觀眾最少要比韓國晚幾個小時看到新一集更新。但這次《太陽的後裔》實現了真正的“中韓同步播出”。該劇的韓國製作公司Next Entertainment World(簡稱NEW)本身就有中資背景——2014年10月,華策影視斥資535億韓元(3.23億人名幣)收購了NEW15%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5年10月,華策影視旗下華策影業和NEW正式宣佈成立新公司“華策合新”。而此次的播出平臺愛奇藝也與華策“關係匪淺”(2014年8月,愛奇藝與華策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華策愛奇藝影視公司),三方的關係鏈這一次通過《太陽的後裔》發揮了最大的效應。
愛奇藝早在去年六月《太陽的後裔》開機時就盯上了這個項目,因為該劇投入成本高,對外宣稱達到了130億韓元(約6869萬元);同時臺前幕後班底強勁,編劇之一的金恩淑是《祕密花園》、《布拉格戀人》、《繼承者們》的編劇,而另一位金元錫則是大熱職場劇《未生》的導演。演員方面則選擇了在中韓兩國都頗有號召力的宋慧喬和宋仲基。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太陽的後裔》以每集23萬美元的價格出口至中國,比早前創造最高出口價紀錄的《製作人》(金秀賢主演)每集還高出3萬美金。愛奇藝大概於今年1月份拿到《太陽的後裔》成片,之後進行中文字幕製作,通過國內審查後才實現了同步播出。據傳為了中國市場,該劇還曾經延遲了開播日期,相關製作人員曾表示,“之前決定將於2016年1月底或2月播出,但由於中國方面的審查和拍攝日程的滯後,播出日期或將延後。”
合拍、定製、賣版權 韓劇全面滲透中國影視業
面對“限外令”的桎梏,韓國一直未曾停止尋求變革突圍的腳步,與中國視訊網站和影視公司的合作愈發密切。2015年年初,JYP公司與優酷聯合推出了新一檔自制劇《玩偶騎士dream knight》,編導和主演全部採用了韓國班底,JYP旗下的韓國男團GOT7更是全員參演。
![]()
《高品格單戀》全韓班底製作,專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
專門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定製劇也應運而生。去年播出的《高品格單戀》,從製作團隊到演員都是韓國班底,片中還有大量的中國品牌植入,但這部劇並不會在韓國播出,屬於“披著韓劇外衣的國產劇”。與單純購買版權不同,定製韓劇項目裡中方作為投資人具有相當的話語權。據瞭解,包括洪氏姐妹、金順玉在內的多位韓國知名編劇都已經收到了為中國打造定製劇的邀約。
除了幕後人員,韓國演員也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如果說早年還都是一些過氣韓星來中國找出路,如今思密達“派出”的卻都是當紅偶像,如李鍾碩(參演《翡翠戀人》)、池昌旭(參演《我的男神》)等,張翰甚至未來連續四部戲都將與韓國女星合作(分別為《傳奇大亨》具惠善、《華麗上班族》秋瓷炫、《錦衣夜行》樸敏英、《夏夢狂詩曲》高俊熙)。
此外,《新娘18歲》《浪漫滿屋》《咖啡王子一號店》《Kill me heal me》《未生》《她很漂亮》等新老熱播韓劇的版權也都已賣到中國影視公司手中進行翻拍,可以說,從內容到演職人員,韓劇對中國市場的滲透是全方位的。
而《太陽的後裔》的出現,則為全韓班底的純種韓劇以成片方式進入中國市場開了一個好頭。接下來,還有一大批韓劇要走其後塵,如李英愛宋承憲主演的《師任堂》、金宇彬秀智主演的《任意依戀》、樸敘俊高雅拉主演的《花郎》以及李準基IU等主演的韓版《步步驚心》等。
合作互利:韓方劇沒播就回本 中方也非冤大頭
韓劇改編製播方式,除了應對中國審查新政的原因,在經濟上對韓劇來說也是划算的。以往採用“邊拍邊播”,主要是為方便根據觀眾反響做改變,一旦收視不理想可以調整情節或者乾脆中途喊停,及時“止損”;如今“成片製作”,風險無疑是提高了,但因為有強大的中國資本前期參與,如《太陽的後裔》這般“上百億韓元投資+80%海外取景+雙知名編劇+雙一線主演”的高配置便成為可能,再加上中韓同播帶來的高額版權費用,讓韓劇還沒播出就幾乎回本。
同時,這種合作方式也為韓劇在中國的播出平臺選擇、包裝宣傳等方面提供了方便。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近期中韓兩邊的影視交流越來越多,很多影視項目會議都會有韓國人的身影。與早期的高姿態不同,現在接觸到的韓國影視人都想到謙虛低調,他們出現在各種行業活動中,尋找著一切可以尋求合作的機會。
相應地,韓劇的製作內容也在發生一些改變。在中韓兩國都具有號召力的韓流人物將最受到歡迎,劇情設計上也會逐漸兼顧中韓兩國觀眾的審美需求,韓國觀眾喜歡的婉轉感情和中國觀眾熱愛的高顏值、大場面都會融合在一部劇裡;再者,韓劇的投資也會相應加大,像《太陽的後裔》就不乏戰爭、爆破、動作等刺激場面,大片感十足。
![]()
中國資本的加入,使得韓劇也可以大手筆花錢。
而中國的視訊網站,在這種合作關係中,也並非“冤大頭”!《太陽的後裔》引進費每集23萬美元(約150萬元),16集大約在2400萬元民幣左右,已創韓劇引進費用之最。但實際上相比中國電視劇,卻還算“價效比高”。之前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傳奇》網路獨播版權賣出7800萬人民幣;而近期舉辦的上海電視劇製播年會上傳出爆料,《琅琊榜》第二部和《如懿傳》均賣出了“天價”,其中《琅琊榜2》800萬一集,《如懿傳》則以單集300萬元的價碼分別賣給了兩家衛視,網路獨播權則為單集900萬。如果以片長90集計算,僅公佈了一位主演的《如懿傳》已回收了13.5億。
中國不怕韓劇入侵:審查制、文化差異是掣肘
韓劇大舉來襲,精良的製作與精心設計的劇情促使中國的電視劇創作者們不得不直面衝擊,邊學習人家的長處,邊調整思路,不斷地去提升自己。與此同時,韓國影視從業者們的“登陸”也並非如想象中順利。一位國內編劇告訴記者,韓國人現在最弄不明白的就是中國的審查制度。曾經他們一起開會商議一部電視劇項目,其中涉及高中生戀愛的情節,這在韓劇中稀疏平常,但放到中國卻是審查禁忌,跟韓國人解釋半天原因對方仍然不能完全理解。
而一些觀眾也發現,《太陽的後裔》中國播出版本比韓國播出版本少了9分30秒。而這段被刪減的內容講述的是韓朝軍事分界線地區,三名朝鮮軍人越線並扣留了兩名韓國士兵,宋仲基飾演的柳時鎮與戰友前去營救,與朝鮮軍人肉搏。要知道,這部韓劇是從企劃階段就以中韓同時開播為目標的,編劇卻還寫了這樣一段劇情,不是太任性就是太天真了。
中國作協著名編劇汪海林曾經還給韓國編劇講過課,在他看來,韓國編劇也有些天生的不足,需要訓練提高。“目前看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他們還有困難,不光審查問題,還有文化差異。”他舉例道,“男女關係,兩國就差異很大。”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韓劇搶灘中國市場雖然在當下掀起了一定的狂潮,但卻並不一定能對國產劇市場造成太大的影響。“為什麼叫韓流?只能是潮流很難成為主流,畢竟是另外一個文化。看中國電影就知道,雖然好萊塢大片很受追捧,但整體票房還是本國的高,政策上也會更多地保護本國的東西。”
劇評人李星文表示,韓劇放棄邊拍邊播,以成片方式搶佔中國市場是在原有通道不太順暢的情況下,行業內部突圍求生的嘗試,是一種折中和探索。他覺得,“如果越來越多人加入,影響到原有電視劇的興旺發達了,可能還會有一些限制性的政策吧。”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