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選民喜洋洋 中國官媒靜悄悄
![]()
“緬甸笑臉”
8日緬甸大選,9日執政黨承認落敗,中國民眾熱議緬甸民主,中共官方媒體則避之不報。
緬甸笑臉緬甸在8日迎來了該國25年來首次相對自由的大選,緬甸各地的投票點出現長長的排隊人龍,全國3000多萬位選民興高采烈的等待投下自己心中神聖的一票。因為經過了長達半世紀的軍政府統治和一系列被操縱或隨意取消的“選舉”後,這次的投票格外有意義。因此出現了這一幕幕的場景:老年人坐輪椅來投票;人們拿著選票露出笑顏;即使隊伍再長,滿懷期待的國民仍井然有序排隊進場;昂山素季投票前親吻選票。這些畫面,看在一些中國民眾的眼中,格外羨慕。法律學者,徐昕律師9日在個人微博上傳一張眼神發亮,有著燦爛笑容的緬甸女性照片,並稱她為“緬甸笑臉”,這張照片很快得到二千多人的轉發,網友留言表示“這張笑臉會被世界記住!”。
環時:中國不能搞民主網路上熱議著緬甸大選,中國官媒《環球時報》9日也跟進發表社評“緬甸和中國誰有能力影響誰”,但這篇被民眾解讀成暗指“中國不能實施民主”。社評先指出緬甸是東南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民主程度還很初級”,國內民族衝突尖銳,有多支民族地方武裝不受中央政府控制,使軍事衝突不時發生。社評表示民主在緬甸“形式大於內容”,“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接著社評又表示,中國和緬甸走上不同道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和水平都高緬甸一大截,以此反駁那些用緬甸來批評中國民主的人“有點滑稽”,又稱緬甸的基礎國情與中國不同。這篇文章還說中國“努力採納民主的實質內容”,同時“有效避免了民主在大量非西方國家所暴露出的負效果”。但社評這一說法,讓人忍不住與中國政府鎮壓異議聲音的高壓手段聯想在一起。社評又強調,民主的表現在全球“一體化”決無可能,各國的民主形式本身就有區別。對於《環球時報》這篇社評的論點,中國著名時事評論家榮劍留言說:“環球報說來說去的意思,是不是就是想說,中國不能搞民主?”有人把環球時報的這個社論直白的翻譯為:“比我先進的搞民主,我不學,因為他太先進,我達不到;比我落後的搞民主,我不學,因為他太落後,學了等於退步。”一些網友也對此表示,民主不分東西方,只分真和假。就像南韓和北朝鮮,及台灣和大陸的差距,人民是看的很清楚,而且民主與人民素質高低無關。網友“浪潮123”則對國情的說法,提出反駁:“一說民主,很多人馬上就想到:國情論,文化論,素質論,動亂論……說白了,都是專制的遮羞布。”
中國的反應這次大選的投票率高達80%,據BBC報導,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表示自己在這次的公開競爭獲得70%的選票,對贏得勝利充滿信心。執政黨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SDP)的聯邦議會人民院議長瑞曼(Shwe Mann)則承認敗選。執政黨執行主席泰烏對BBC坦言:“我們必須尋找我們失敗的原因,但是我們會毫無保留地接受選舉結果。”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將軍也表示,不會重蹈1990年選舉的覆轍。緬甸上次全國大選在1990年,當時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得到壓倒性勝利,結果被殘酷鎮壓,迎來長期且嚴厲的軍事統治。在軍政府統治期間,昂山素季被軟禁15年。但昂山素季日前已公開宣稱日後不會對過去進行“報復”,此表態被認為有助於權力和平移交。儘管現在網路社交平台上,熱烈討論緬甸大選,不少中國民眾對緬甸給予祝福,但中共官方媒體顯然不在這其中。除了《環球時報》的社評外,《新華網》、《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媒體在官方微博上,對8日的緬甸大選議題是一片靜悄悄。9日只有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主持例行記者會上,針對中國特使率團觀察緬甸大選一事,發表聲明:“作為友好鄰邦,中方支持緬甸依法推進大選後各項政治議程,實現國家穩定和長期發展。應緬方邀請,中共外交部亞洲事務特使孫國祥率團赴緬甸觀察大選。中方願根據緬方意願,繼續為緬大選有關工作提供積極協助。”不過仍迎來網友的嘲諷,稱是“太監去看人家鬧洞房”、“應強烈批評緬甸走邪路才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