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粉絲」造假被揭穿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日前被西方主流媒體揭露,英文Twitter賬戶的117萬關注者中,其中有58%的“粉絲”發過的推文不超過5條,不活躍,很可能是假冒的。在此之前,《人民日報》也曾炫耀過facebook(臉書)的粉絲人數,稱其已超過460萬,超越美國《華爾街日報》等西方大報,在全球傳媒中排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紐約時報》。《人民日報》此舉遭到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以及輿論媒體的普遍質疑。像這些美媒一樣,不少人都認為《人民日報》涉嫌虛假宣傳粉絲量。原因在於,近年來中國執政黨正日益加強對於意識形態的管控和收縮,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中國的網路防火牆一直在發揮作用,以限制和過濾普通網民上網所能接觸到的信息,並“成功”地阻止了谷歌、Facebook、Twitter等國外互聯網產品進入中國。而被網友用作“翻牆”的軟體(VPN)早前也被當局嚴厲打壓。因此,很多中國網民甚至“在中國沒有聽說有facebook、Twitter”,更不要說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日報》竟稱自己所使用的境外社交媒體帳號有大批中國”粉絲“,怎能不讓人質疑?《人民日報》涉嫌造假粉絲量痕迹明顯,目的也不難揣測。正如有網友所言,“它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想在海外彰顯自己的‘受歡迎程度’,認為採用這些手段,就會吸引更多的人觀看他們的內容。可假的就是假的,不管請多少水軍也成不了真的”。還有網友稱,“《人民日報》騙中國人還不夠,都招搖撞騙到國外去了”。顯然,網路上鋪天蓋地而來的質疑表明《人民日報》此舉無疑是在自毀形象。《人民日報》自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上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報紙之一”,而從社交媒體粉絲量造假這一情形來看,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個評價是否有“水”。早前還有媒體報道,《人民日報》在中國的發行主要靠”強制訂閱“,那麼,其“權威性”和“影響力”究竟從何而來便可見一斑。和靠“強制訂閱”以增加發行量一樣,虛構新媒體粉絲量其實同樣毫無意義。而且,和虛假新聞報道一樣,偽造粉絲量同樣屬於媒體造假。事實上,《人民日報》在歷史上有很多類似情形。早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尤其是在“大躍進”時期,《人民日報》更是造假成風。像“畝產萬斤”、“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等等各種“放衛星”和“浮誇風”不少正是出自當年的《人民日報》之口。如果說在階級鬥爭的混亂年代,黨媒會進行造假報道和宣傳還可以理解,但是,對於互聯網時代流行的社交媒體粉絲量進行造假,在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的今天無疑是不應出現的。儘管今天的執政者出於各種政治考量仍不能放棄對意識形態領導權的控制,但並不代表黨媒可以對互聯網新媒體粉絲量這樣的客觀現象進行造假。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官方媒體機構之一,《人民日報》這樣的造假行為所帶來的危害是難以估量的。身為中共中央的機關報,《人民日報》是其向外界表達中國大陸和世界大事的觀點與角度的宣傳工具,其所展示的正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面貌與形象。因此,黨媒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的宣傳活動都理應做到嚴肅認真、客觀公正,尤其是使用國內外互聯網新媒體工具,更應做到實事求是、真實準確,否則,一旦將造假養成習慣並且被揭穿,所損及的就不僅是自身形象,更會對執政黨公信力和權威造成抹黑。對於《人民日報》來說,必須認識到的是,要想尋求更為廣闊的國內外市場,最應該考慮的無疑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新聞報道水準,如何靠真材實料贏得“貨真價實”的口碑與粉絲,而妄圖通過造假的手段自我誇大和吹噓,一再重複歷史上的愚蠢行為,最終會自絕於讀者和公眾。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