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腸的剋星!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

▲墜腸的剋星!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 大 中 小 俗稱墜腸的疝氣,是腹壁薄弱而形成缺陷,當腹壓增加時,小腸或腸繫膜便經由缺陷而突出到腹壁外面所導致,新營醫院陳建升醫師指出,根據統計,疝氣的發生率約為4~7%,尤其以小孩、老人居多,又男性罹患的機率比女性高出許多。依據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資料顯示,每年大約有4萬名病患因疝氣接受手術治療,以腹股溝疝氣占90%以上,男性佔手術總數90%以上。腹壓增加及腹壁組織的退化是造成成人後天疝氣的主要因素,舉凡慢性疾病、老年、創傷、開刀或抽菸等因素會導致組織變的薄弱;腫瘤、妊娠懷孕或肥胖會導致組織的膨脹和鬆散;長期荷重工作、咳嗽(慢性氣管炎)、便秘、攝護腺肥大等容易導致腹內壓力增加;身體結構的退化或腹壁彈性纖維及膠原蛋白減少皆是造成疝氣的成因。陳建升表示,藉由腹腔鏡新技術的引進,提供了傳統手術的替代療法,傳統疝氣手術,術後疼痛感較強且病人復原時間較長。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是完全經由腹膜外,找出疝氣袋後把疝氣袋復位,腹部缺損處以人工網膜修補,因此手術並不會進入腹腔,所以幾乎不會有腸道損傷及術後腸沾黏的問題,且病人在術後的舒適度及局部感覺方面亦有明顯的改善。全腹膜外腹腔鏡修補手術的優點為各種類的鼠蹊部疝氣均可修補,尤其適用於雙側鼠蹊部疝氣,復發型疝氣,術後疼痛較少、復發率低、傷口小而美觀、復原快,能較早回復日常活動。陳醫師叮嚀,疝氣需要經過好幾個禮拜或好幾個月才會形成,或突然在舉重物、咳嗽、用力或大笑之後發生。民眾可「以眼觀察、以手觸摸」進行疝氣的診斷,當發現肚子和大腿交界處有不明凸出物時,特別在活動時,鈍痛及下墜的感覺變得越來越明顯,請盡快尋求專科醫師診治。陳醫師強調,雖然疝氣經過數個月甚至數年不會惡化,但未治療的疝氣並不會自行改善,若放任不治療,除了時常感覺不適外,若隨著時間增長愈變愈大,亦可能造成嵌頓性疝氣及腸壞死,嚴重甚至有致命危險。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