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功成名就後歸隱山林 正過著我們都夢想的生活
一方面,我們身陷在城市的鋼筋水泥,每天擠地鐵公車,披著月色回到擁擠的出租房;
另一方面,我們懷念故鄉的好山好水,小森林裡的自給自足,一回頭愛的人就在身旁;
但是,我們依舊選擇留下不歸去,這是和自己的約定,這是和未知明天的博弈。而對於那些回歸山水間的事例,我們看看,笑笑,內心羨慕一下,就夠了。
我們,和他們不一樣。
紐約州·美國
這是一個關於功成名就的年輕人回歸鄉野的故事。
![]()
80後扎克·克萊恩(Zach Klein),影片網站Vimeo的創始人,搞笑戲劇網站CollegeHumor的合夥人。
![]()
身價億萬的他,在30歲之前,選擇回歸兒時的夢想。住進紐約州沙利文縣的一片森林,遠離信息網絡,過一種烏托邦式的生活。
帶上自己的愛人。
![]()
在這片50英畝的森林裡,有覆蓋的蕨類植物、佈滿青苔的大石頭、山地上建了一座小木屋。在門前就可以看到叫比弗布魯克(Beaver Brook)的溪流穿過。
![]()
2012年,克萊恩和妻子Courtney Klein(柯特妮·克萊恩)在這裡舉行了一場森林婚禮。
![]()
他們邀請親朋好友們,來到森林,見證他們簡樸但夢幻的婚禮。在這裡聚餐、跳舞、歌唱,瘋狂。
![]()
獨樂了不如眾樂樂,克萊恩夫婦不僅想找到一方避世的場所,更想把自己的朋友到邀請到這裡來生活。
![]()
很快,克萊恩召集了一幫朋友來完成這個夢想。他們要在森林小屋旁建一棟宿舍,有水有電,能容納很多想要居住在這裡的夥伴。
![]()
經歷了三年時間的設計、建造,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成員們,親手建起了舒適的房子。
![]()
這間林中宿舍,有三個獨立臥室。但一年中住過這裡的上百人種,大多數更喜歡樓上開放式的房間。Loft裡有兩個雙人床,八個鋪在地板上的日式床墊。
![]()
冬天,離開山坡上的小屋,一起到林中宿舍取暖、吃早餐,一起做團體活動。
![]()
住在這裡的朋友,有軟件設計師、藝術家、動畫師和音樂家……小森林宿舍,對每一個個體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
克萊恩夫婦是這裡的主人,他們給小森林交稅、上保險。每個來這裡的會員根據交的會費高低被分配在不同的住處,查了一下房租:森林宿舍的床位是每個月850美元,在溪邊搭帳篷是每個月75美元。
![]()
如果想要「懷舊」,體驗不插電、沒熱水、沒WiFi的生活,便可以選擇露宿在斯科特小山屋周圍,或者溪水邊的蕨類植被中間。
克萊恩的烏托邦之夢,也感染了他的朋友們。
克萊恩的朋友雅各布斯曾帶著妻子來過幾次小森林。最後,夫婦兩人決定也在這裡建造一個自己的房子。
![]()
他們設計了一個楔形樹屋,用的是一種叫「卡尼爾枝翼」的錨栓技術。使得整個房子看上去像是架在山坡上一般。
在建造房屋的整個過程中,朋友們全程參與,親自動手。
![]()
每一年,小森林都會迎來不同的成員。他們在這裡參加社區建設,付一些費用,跟著克萊恩請來的頂尖設計師來建造房子。
![]()
小到溪水邊的沐浴水桶,大到成員們一起建造的桑拿屋,過河的木橋。他們一起在這裡勞作,聚會,休息,瑜伽,冥想。
![]()
天氣好的時候,便去溪水裡遊個泳。夜晚時分,在空地上燃氣篝火,一起吃飯聊天,分享各自的見聞。小森林裡的日子,遠離高科技,卻依舊有滋有味。
![]()
因為妻子事業的原因,克萊恩夫婦在三年前搬到了舊金山。妻子負責自己的孕婦裝品牌,克萊恩開創了一個兒童DIY網站。
![]()
兩人在舊金山,依然選擇了親近自然的裝修和生活方式。他們也不忘用郵件組和小森林的成員們商量森林社區的建設。
![]()
孩子出生後,克萊恩夫婦時常帶著寶貝來小森林暫住。
![]()
當然,不止是克萊恩夫婦,後來又有很多森林社區的成員在小森林舉辦婚禮,成了這裡的森林居民。
![]()
陶淵明筆下歸園田居式的飄逸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土地上以別樣的方式悄悄上演著。
轉自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