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聲中的玉林狗肉節:吃狗肉的人數幾乎翻倍


6月21日,夏至,廣西玉林,夏至當天吃荔枝、狗肉是當地的傳統習俗。雖然近幾年玉林狗肉節飽受外界非議,但是吃狗肉、啖荔枝,仍然是玉林人夏天的重頭戲。位於江濱路的玉林第一家脆皮狗,據肉館的服務員介紹,今年的狗肉生意比去年好,“以前只有50%的玉林人吃狗肉,但現在媒體一報道,有90%的當地人都開始吃狗肉了。

6月20日,玉林大市場一大早就被擠的水泄不通,除了一籠籠的貓狗,還有警察、狗販子、圍觀村民,以及愛狗人士和媒體,由於外界的關注,今年大市場已經收斂很多,當街宰殺活狗已不復存在,一個販狗攤主笑著說,“這裡的人比狗多。”

但是,仍然有很多村民陸續牽著自家的狗出來公開兜售,當有人牽著狗走出來,周圍的買主會立即聚攏過來,對狗一番評頭論足,如果有人一起鬨,圍觀的村民都會跟著鬧起來。

在臨街的大市場,生狗一般是15元一斤,一條30斤的狗大概可以賣450元,當記者問及狗的來源,狗販子都眾口一辭,以家狗來搪塞;記者想進一步問這些狗有沒有通過檢疫,吃了有沒有毛病的時候,有的村民大聲喊了起來,“我們吃了這麼多年都沒毛病,你們吃飽飯沒事做,管別人吃狗,你們才有毛病”。圖為一群買主在跟狗販子討價還價。

在玉林街頭,機動車非常多,橫衝亂撞,尤其在夏至前後兩天,四處可見一些人車尾蹲坐著一條狗。

一旦談妥價格,狗販子和買主就會一手交錢一手交狗,一條毛髮順亮的狗,可以賣出幾百塊人民幣不等,而這樣的交易,在玉林大市場,幾乎每天都有。“有的愛狗人士想用錢買下來,哪裡買的了那麼多,你買一百條狗,第二天村民帶來一千條,你買不買,救不救?”

在炎熱的街頭,一個當地男子騎著車,拴著三條狗走過,當有外國媒體想衝上去拍照,帶墨鏡男子回過頭,狠狠瞪了一眼,然後加快車速離開,三條狗跟著拚命跑。

當地人對媒體非常反感,一看到拍照,立刻背過身,便衣警察也會上前搖手阻撓,“拍一下就好了,年年來拍有意思嗎?”

困在鐵籠里的小狗,一邊吱吱嗚嗚嚎叫,一邊用牙撕咬鐵籠。中國傳統中醫認為吃狗肉進補,狗肉具有補脾胃、填精髓、益血脈、壯腰膝之功能,可用以治脾胃虛寒。因為狗肉溫熱容易上火,所以民間有在夏至最後一次吃狗肉的說法,於是有民諺說“冬至魚生夏至狗”。

這是一條家狗,被家人養了一年多,但在這個夏至,它被主人牽到了賣狗市場。主人臨走之前,它爬到身上,嗚嗚低嚎。

跟往年相比,今年的玉林狗肉節顯得有點冷清,尤其是在政府的干預下,大市場的活狗已經“少了不止一半”。圖為兩條被買下的狗躲在一邊瑟瑟發抖。

很多“村民”在記者拍照的時候,故意跑到前面擋住鏡頭。

有的狗販子看見鏡頭,也會低下頭,躲避拍照,“拍狗可以,別拍我。”

一看見有人拍照,兩個自稱村民的人馬上並排站在狗攤前面,叉著腰,不讓鏡頭靠近,有時候還會呵斥一聲,“別拍我們的照片回去換錢。”

圖為一個村民騎摩托車經過鐵籠的小狗。

玉林大市場附近的一個生狗販賣市場,當地人將自家養的狗帶去販賣。在生狗販賣商旁也會有當地人販賣相關用品,如:狗鏈。

在大市場,看見愛狗人士過來了,這個男的一邊勒住狗,一邊開玩笑,“你們快來買,不然它要死了”。

大市場除了狗,也會有出售貓的店家,一般活狗15元一斤,活貓就是10—15元一隻。

垌口市場是玉林最大的狗肉批發市場,由於往年媒體的集中關注,今年的垌口市場已經看不見當場宰殺活狗現象,也看不見一排排掛在鐵鉤上的壯觀畫面,但是仍然有很多宰殺完畢的狗擺放在案板上,供市民挑選購買。

而如果說大市場是活狗購買聚集地,垌口市場是狗肉批發地,那麼江濱路則是玉林食客最洶湧的地方。雖然外面規定不讓擺攤,也不讓掛狗肉,但裡面依然人聲鼎沸,座無虛席。“以前哪有什麼第一家、第二家,這些都是你們媒體炒作出來的”。圖為江濱路的“玉林第一家脆皮狗肉館”。

玉林市江濱路一家大排檔外,江濱路是狗肉大排檔最集中的一條街。店家將整塊整塊的狗肉弔掛在店外來吸引遊客。

一家大排檔外,店家會在店外處理狗肉。在有關部門的管理下,店家會將菜品名里的狗字去掉以減少外界的爭議。

天哥是江濱路一個老狗肉攤主,這幾天,城管經常過來巡邏,不讓擺攤,也不讓掛狗肉,因為一旦被查處,有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危險。圖為天哥一邊給顧客切鴨肉,一邊回頭看看城管。

政府規定,在狗肉檔口,不能出現整隻狗,甚至招牌不能出現狗字,其他的雞鴨鵝都行,所以很多店面都是把狗卸成幾塊,凍在冰櫃里,或者直接煮熟,放在鍋里,需要的時候才端出來。

天色一暗,食客越來越多,為了搶佔顧客人流,有的商家趁著檔口把攤位搬出來,其他店主也紛紛效仿,天哥剛把車子推出來,城管就趕過來,勒令他推回去。玉林的暮色下,這裡逐漸開始繁華起來。MeasureMeasure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