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不純左搖右擺《跨界歌王》五大尷尬盡顯
每周六晚21:08在北京衛視播出的大型明星跨界音樂真人秀節目《跨界歌王》,自2016年5月28日開播以來,到現在已有三期。有人說同《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蒙面歌王》這些引進節目相比,作為中國本土的原創節目,我們還是應該以一種更為包容的心態來看待繼《最美和聲》之後,北京衛視在《跨界歌王》節目上的嘗試。但是,原創節目的亮點值得鼓勵,包容心態也必不可少,至於槽點嘛,也不得不一吐為快!
尷尬一: 到底何為「跨界」,何為「歌王」對於節目,製作方如此定位——《跨界歌王》旨在突破固有的娛樂邊界,彙集活躍在影視娛樂領域的最重量級的當紅明星,在《跨界歌王》舞台上展現鮮為人知、但令觀眾驚艷的音樂才華,爭奪年度「跨界歌王」殊榮。注意了,是「驚艷」!然而結果呢?當然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且不說學過近7年刀馬旦京劇表演的秦海璐以及歌手出身、擔當張學友《雪狼湖》音樂劇中御用女主角的陳松伶,她們來參加節目到底是「跨界」還是「回歸」?光是把那些並沒有過多排演時間的演藝圈明星最終在舞台上呈現的音樂才華硬是與「驚艷」掛鈎也着實相當勉強。大多數參賽演員在有戲約的情況下,連「界」都還沒有跨出去呢,就可稱之為「歌王」了?這「歌王」速成班的培訓速度實在是令人「佩服」。
尷尬二:如「雞肋」般存在的試音間就目前已播出的三期節目來看,宋柯、高曉松、巫啟賢、黃韻玲4人每期有3人出場,而「三嚴一拍」(嚴格老師、嚴厲老師、顏值老師)的組合名稱起得也的確應景兒。通常情況下,按節目的正常走勢,可以預想到的局面是「嚴格老師」的標準從嚴、「顏值老師」的標準從寬、「嚴厲老師」夾在寬嚴的標準之間起調和作用,並決定着「一拍」的按鈕(參賽者能否通過通道升入二層繼續表演)。
![]()
但結果呢?試音間專業評審的評判標準總是因人而異,讓人摸不着頭腦。第一期節目中,潘粵明還沒有唱,只報了個《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的歌名,通道就直接開啟被送上了二層舞台。劉濤和秦海璐在試音間的表現雖不怎麼出彩,但趁評審團猶豫之際,說了幾句軟話也通過了。節目中沒有通過試音間的理由也多有牽強:第一期巴圖沒有通過,是因為古裝造型制約了他的歌唱表演;第二期劉濤沒有通過,是因為生病影響了發揮;第三期李光潔沒有通過,是因為擅長唱慢歌的他想要挑戰快歌而表現不佳。
![]()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專業評審。較之以往的明星歌唱選秀節目,引入素人海選中常見的「試唱」環節,雖說是《跨界歌王》不得不提的創新之處。但是當普通人試唱的試音間里上演的是那些與專家評審團同在娛樂圈中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明星「試唱」時,競技賽的毒舌之戰難免就轉變成了友誼賽的溫和畫風,節目的吸引力和精彩程度也自然會大打折扣。
尷尬三:「人氣」和「唱歌水平」,到底哪個才是通觀「秘鑰」比賽最吸引人的是什麼?是緊張刺激的氛圍下最終勝負輸贏結果的不可預測性,甚至是那種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逆襲快感。而創造這些的核心要素就是清晰嚴密的規則設置。
![]()
就大眾評審來說,《我是歌手》的聽審團由500名觀眾構成,且人員構成上也有差異:10組、20組、30組、40組、50組年齡段每組各100人(即12歲—19歲、20歲—29歲、30歲—39歲、40歲—49歲、50歲以上,五大年齡階段),且一人只可投3票。而《蒙面歌王》中對參賽歌手所進行的「蒙面」設置,也在觀眾的打分標準上為盡量避免「看臉」之嫌做了努力。而《跨界歌手》與上述兩個節目相比,不僅是在挑選觀眾評審的安排上略顯粗糙,就連在比賽整體的規則設置上也過於溫和,目前為止《跨界歌王》都還只有選手補位而並沒有選手淘汰的情況出現。這樣一來,沒有晉級的參賽演員可以一直在舞台上比賽下去,單純就曝光率而言似乎也並不是什麼壞事。
尷尬四:要麼不足、要麼過度的懸念設置所謂懸念,即觀眾在欣賞文藝作品時,對未知的情節發展和人物命運急切期待又無從推知的關切心理。而《跨界歌王》在「未知」、「急切」、「推知」的節奏把握上卻總是有點兒「畫蛇添足」的味道。從單期節目來看,試音環節中,當大多時候觀眾明顯已經能夠猜到「通過」的結果時,節目組依然會有所「堅持」地在剪輯中剪出一個「可是」或「但是」的停頓來。
![]()
不僅如此,節目組還同樣把這種「堅持」很好地延續到了「二層的大舞台」上。比如第一期,當王凱演唱完之後,無論是大屏幕上的黃燈、還是「9票反對票」(共150票)的畫外音,都讓人對他這個第一名的成績印象深刻。結果,主持人栗坤在最終揭曉觀眾投票第一名的時候,光是「141票」賣關子的話語和停頓的剪輯節奏也就算了,這非得再插入一段廣告的設置,也着實非常考驗觀眾的「忍耐力」。
![]()
不止是單期節目,從已播出的這三期節目來看,有章可循之處亦不少見。比如,從明星最終晉級的過程來看,第一期是票數最高的王凱與票數第二高的秦海璐PK,最終秦海璐獲得冠軍並最終晉級;第二期是票數最高的陳松伶與票數第二高的王凱PK,最終兩次進入PK賽的王凱晉級;第三期是票數最高的劉濤與票數第二高的陳松伶PK,最終獲得冠軍並順利晉級的人是兩次進入PK賽的陳松伶。有沒有發現,前一期觀眾投票第一和后一期觀眾投票第二高的參賽明星最終都晉級了。如此推算,第四期節目劉濤晉級的希望是不是很大?另外,鑒於目前還沒有出現被卡在試音間兩次且不被升上去的參賽者,所以第四期潘粵明是不是有可能無法通過試音間?
尷尬五:舞台效果像聯歡晚會?像感動中國?反正不像歌唱比賽那些戲演得好好的、影視劇拍得好好的明星為什麼突然間想要挑戰自己、跨界來唱歌?這其中的原因,《跨界歌王》中雖然也有所呈現,但要麼是挖得不夠深,把大多數人的跨界歸功於懷揣音樂夢想,這顯然有跟票之嫌;要麼就挖得太深,甚至都挖到開始回憶童年、聊起人生挫折並幾度哽咽的層面,這樣一來,看着看着,彷彿不經意間又調到了《感動中國》的頻道。
![]()
不僅如此,北京台畢竟離央視太近,所以就連「聯歡晚會」的風格也都是那麼的深入骨髓,總是想儘力展現出一種大舞台式的歌舞昇平之態。與《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蒙面歌王》這些節目中參賽者更多地只是靜靜地站着唱歌、鏡頭較多呈現演唱者中近景的舞台設置不同,《跨界歌王》更多地則是把單純的唱歌當成是一種舞台劇的效果來呈現。這樣一來為了顧全整體的恢弘場面,中景、全景乃至遠景的鏡頭大大增多,演唱者本人的近景和面部特寫反而並不多見。
![]()
邊唱邊跳的表演對於專業歌手來說尚且不易,一上來就將這些非專業的演員置身於舞台劇的情境中,不僅增加了表演的難度,也在唱歌的發聲、氣息、音準、節奏等方面降低了準確性,的確有點兒得不償失。
![]()
遊戲的魅力到底是什麼?麥克盧漢說,「遊戲是我們心靈生活的戲劇模式,給各種具體的緊張情緒提供發泄的機會。」孩子們喜歡遊戲,因為遊戲本就屬於孩子;大人們也喜歡遊戲,因為在遊戲中他們可以暫時變成孩子。因此,對於中國當下的競技類綜藝節目而言,比賽的規則設置自然重要,但參賽明星是否真的可以完全放下偶像包袱如孩子般盡情地投入遊戲、拋開太多顧慮、一心只為輸贏呢?【文/樗馨】
版權聲明![]()
微信公眾號【影藝獨舌】的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藝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評論,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須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及作者。(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微信ID:yingyidushe
對影像和藝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評價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
娛樂新聞資訊?
下載【GigCasa 激趣網】手機應用Android版 iPhone版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