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底是什麼?夢有什麼作用?夢發生在睡眠的哪個階段?多夢會影響人的休息嗎?對於夢,我們有太多太多問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
夢到底是什麼?夢有什麼作用?夢發生在睡眠的哪個階段?多夢會影響人的休息嗎?對於夢,我們有太多太多問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心理學大門,扒一扒做夢那些事……1、夢是如何產生的?我們通常以「白日夢」來形容不可能發生的事,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夢是從睡眠中來的,人只有在睡眠狀態下才能做夢。睡眠的時候,肌肉處於對健康無礙的「癱瘓」狀態下,而此時的大腦則好像一個超大幼兒園,裡邊有很多小朋友——大腦細胞,當大部分小夥伴都在休息的時候,總有一些不老實的會溜出窗外……總之,夢是大腦細胞的活動,是睡覺的時候大腦細胞「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的結果。
![]()
2、我們為什麼很難記住自己的夢境?通過對睡眠者腦電波的監測研究,人們發現:睡眠狀態下的大腦活動是有規律的在變化的,這個規律有四個階段。第1階段:腦波活動3~7次/秒,持續20多分鐘,這是容易被驚醒的淺眠狀態。第2階段:腦波活動12~16次/秒,再持續20多分鐘,這時睡眠更深一些。第3階段:腦波活動1~2次/秒,呼吸和心率都達到最低,時間持續20多分鐘,此時進入最深的睡眠狀態。第4階段:腦波逐步活躍,看起來與與1、2階段相似,但是此時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眼球快速轉動,所以這個階段也稱為「快速眼動階段」(REM)。這個階段持續的時間比其他階段都短,只有10多分鐘。四個階段一共經歷90分鐘,我們從入睡到醒來,大腦會經歷4~6個這樣的循環。
![]()
整個晚上,我們經歷多次循環的四個階段。每次循環多一次,下次的REM會增多,少些深睡眠(第3、4階段)。直到早上,我們可能會經歷第1、2階段,然後直接跳到第4階段的睡眠。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早上被鬧鐘吵醒,繼續睡時還能接着做剛才被打斷的夢。實驗表明,在快速眼動階段被叫醒的人,82%都說自己做夢了,而且絕大多數能回憶起夢的內容。而在其他階段被喚醒的人,只有一半的人有夢的記憶,是因為沒有做夢?還是做了夢卻記不起來?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很難記住自己的夢,是因為我們醒來的時候處於非快速眼動階段(NREM)。如果在夢裡受到突然的刺激醒來,那正處在快速眼動階段,我們就會記得。
![]()
3、多夢就等於失眠嗎?有研究表明,睡眠功能就是保存和恢復,NREM和REM可能起著不同的作用。NREM主管身體的修復,而REM主管大腦的修復。REM階段醒來的大部分人都會感覺自己做夢了,此時的大腦正處於混亂中,他感覺不到自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甚至感覺不到自己其實已經睡了幾個小時了。所以,多夢是由於多在REM階段醒來,失眠在更大程度上來講是一個主觀印象。如果我們在REM階段被夢叫醒,我們就需要更多的REM睡眠來彌補。
![]()
4、夢魘正常嗎?夢魘是夢的內容失去了控制,讓人感到極端的無助或者恐怖的情境。一般來說,夢的作用,要麼就是滿足現實中未能滿足的願望,要麼就是延續現實中未能釋放的情緒,這種情緒通常都是負面的,被壓抑的,可怕的。夢魘是後者。身處一個複雜的社會,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情緒波動自然也會大,所以偶有夢魘,純屬正常。但是如果經常夢魘,甚至重複做同一個噩夢,那就不正常了。因為經歷過極度創傷的人更容易重複同一個夢魘,迫使他們一遍遍想起創傷的某個方面。這點對孩子的關注更有意義,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噩夢纏繞,那麼家長就要關注,他是否在外邊經歷了什麼。
![]()
5、夢境是可控的嗎?前邊我們說過,夢是一些腦細胞「偷偷」溜出來活動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夢是不可控的。人能否在清醒的狀態下做夢?也就是說,做夢者雖然身體是在睡覺的樣子,但是大腦卻能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做夢,他們知道身處何處,能認識周圍的環境並控制自己的夢境。這似乎有些荒謬!但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英國心理學家基思·赫恩和史丹福大學的史蒂芬·拉伯格在實驗室證明了可以通過在快速眼動階段給做夢者一個信號,使其意識到自己在做夢,從而可以控制夢的走向。清醒夢是睡眠與清醒之間的一種狀態,做「清醒夢」的人需要長期訓練。而作為一般人來說,白日做夢依舊是白日夢。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