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愁予:我在台灣點燃與大陸同步的中秋煙火

鄭愁予:我在台灣點燃與大陸同步的中秋煙火。 大 中 小 2003年的中秋節夜,隔海相望的廈門島與金門島,在隔絕54年後,首次同步放煙火。根據鳳凰文化報導,70歲的詩人鄭愁予,是當年金門煙火燃放儀式的點燃啟動者。『他們邀請我做儀式的啟動人,把我從美國接回。我當夜回到金門,我在金門,代表著台灣,點燃了煙火的人。廈門是誰啟動的,我不知道……兩岸在中秋節同一天,同一個時間,煙火一起升天,你們可能不知道。那晚有多感動人。我還記得我們點煙火的台子,就在金門島的海邊。通過小金門我當時能望見對面的廈門。我為了這一夜,我寫了一首詩《煙火是戰火的女兒》。』13年後的2016年,步履已見蹣跚的鄭愁予,來到『對面的廈門』,來到鼓浪嶼的海邊,來到『2016鳳凰鼓浪嶼詩歌節』的閉幕式——『詩與歌的和鳴跨界音樂會』現場,為觀眾動情回憶起這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與記憶,而這亦是屬於海峽兩岸的時間與記憶。日前,為期四天的『2016鳳凰鼓浪嶼詩歌節』順利閉幕。閉幕式『詩與歌的和鳴跨界音樂會』邀請到詩人鄭愁予、北島、李元勝、印度詩人墨普德、加拿大詩人洛爾納·克羅、亞美尼亞詩人瑪爾蓮娜,民謠歌手鍾立風、蔣山和周雲蓬。曾被詩歌評論家譽為『台灣最善於表現離人鄉愁題材的詩人之一』的詩人鄭愁予,是當夜第一位朗誦的詩人。在主持人陳曉楠和歌手鍾立風的引領下,這位闊別大家視野已久的老詩人走上了『詩與歌的和鳴跨界音樂會』的舞台。還是帶著那頂鄭愁予範兒的黑色毛呢帽,穿著藍衫。他為讀者首先朗讀了三首自己創作的詩歌——《與相思木漫步鼓浪嶼》《大膽島童謠》《煙火是戰火的女兒》,並興致盎然地清唱了一首自己的詩作《偈》。『宿命的設計師一尺一步,悠遊的行走是一步一尺……昔日隔海無心卻有意的噓問,竟是飄洋撒來多情的種子……』在朗誦完《與相思木漫步鼓浪嶼》之後,鄭愁予還細心的為觀眾解釋了相思木的這一詩歌意向所蘊含的深意。他說道:『相思木在植物學的分類中,屬含羞草科。相思木覆蓋著鼓浪嶼,傳說種子是由鄉親從台灣跨海攜來』。這一刻,不需要再多直白的政治宣言,詩人口中的長短句子,是最蘊藉妥帖的歷史記憶。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