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小孩必看】別急著稱讚他!原來懂事、有自信的孩子,都是因為 ...

 是人,都嚮往完美但很少人能接受不完美雖然大家都清楚是人,就有不完美的地方 或許是因為不完美容易被聯想到的是較負面的詞句像是:「缺點」、「不好」「爛」、「差」 只是 ...唯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勇敢不只成年人適用孩子更是如此幼年時期一定要特別注意一昧要求孩子完美、有自信其實孩子更容易因做不到而自卑一起來看看,怎麼讓孩子富有自信心及同理心吧!   兄弟各有所長,因為想在擅長領域得到認同仔細觀察,如果不是獨子通常兄弟擅長的都不同老大擅長讀書老二擅長運動老么則喜愛閱讀創作 在孩子年幼時,父母就是整個世界所以通常老大剛開始能「獨佔」父母的愛當老二出生,父母的愛也被「瓜分」所以為了爭奪父母關注不但不會干涉對方的擅長領域還會設法開創新領域 ( 像是藝術 ) 以博取父母認同 過程中孩子會不斷測試什麼方法能成功引起父母關注(包含使壞)這些「成功方法」甚至到成年還會繼續使用成為性格的一部份   想孩子學好要給「期待」也要幫他們踩剎車!當父母誇讚「好有責任感」時孩子會為了回應父母期待努力成為有責任感的孩子甚至加倍要求自己凡事都要有責任感!因為他們認為要是背叛父母的期待就很可能被拋棄 而在回應父母期待的過程受到周遭關注、肯定時會更積極回應期待只是孩子不懂自己踩剎車往往做過頭導致出現「不想再背負任何責任」的想法這時就會開始做出不負責任的行為也可能會疲於當個「好孩子」而學壞   成長過程 別稱讚別斥責,只要陪伴父母都會擔心孩子學壞所以做錯事情時通常都是直接責罵而相對的,因為鼓勵孩子學好當作得不錯,就會稱讚 但有趣的是不管稱讚、責罵都容易讓孩子養成「為了評價而行動」的個性所以很容易發現在長大後有些人在被看見時,會很努力但沒被看見時,就不會主動就來身體銘刻的「稱讚」記憶沒被看見,還主動,也不會被稱讚所以自然在別人看不到時就不會持續主動做任何事情了 同理,斥責也是面對孩子「行為偏差」時用斥責因為孩子不是因自己的意思停止行動所以挨罵的當下會停止但在無法監視到的地方還是會持續做出偏差的行為   陪伴加上溝通孩子成長後會更懂事不能責罵、不能稱讚那要怎麼跟小孩溝通?不就什麼話都不能說? 其實只要 ...不試圖操控對方透過坦承溝通建立信賴關係對方就能接受在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後過一段時間氣氛較為和緩時試著溝通過程中要避免使用支配性的言語像是:「要是你這麼做我會覺得很開心」「你這樣做我很傷心」 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中成熟溝通過程中只需要坦白傳達自己的感受再來就是等孩子依自己的意思改變行動   丟棄「比較」找到孩子長處才能真正建立孩子自信心以下的幾段話有沒有很熟悉呢?「你看看隔壁鄰居的A君!和他相比擬真的太不乖了!」「你看看你堂姊成績多好!你就是不認真才會考這麼差!」 有沒有發現在「比較」的過程中自己的確因壓力而成長只是同時問問現在的自己「面對事情我是真的有自信嗎?」東方社會因為謙虛的個性和社會風氣一但談到別人家的小孩總是大力稱讚而談到自己家的小孩總是覺得還不夠好這種過程反而容易令小孩有「我真的有這麼差嗎?」的想法以及「反正不管怎麼做都不好」的感受 試著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習慣正視自己「是有優點的」這件事然後逐漸能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就能更進一步地創造更多優點如果真要比較那麼請比較過去和現在的他然後稱讚「蛻變」的他   《快速總結》人生是馬拉松孩子的獨立、自信不是被比較出來的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總是希望自己孩子過得輕鬆男成龍,女成鳳都是優秀人才導致現在許多孩子在年幼時就參與菁英教育或是許多才藝班深怕起步輸人所以常拿身旁優秀的人來舉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他們一樣甚至表現更加亮眼 只是過程中,也因為工作繁忙沒有過多時間了解事情的來由只能依照成績,或行為結果直接判斷是否稱讚、責罵 其實,花時間陪伴孩子試著跟孩子溝通建立彼此的信賴關係找到孩子本身的長處引導孩子獨立發掘更多可能性建立出來的自信反而牢不可破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