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小朋友怎麼吃飯!目瞪口呆!我們在起跑線上已經輸了太多!





個人覺得菜的味道非常一般,沒有精心製作,但原料很天然,所以吃下去很舒服,尤其米飯很好吃。






我們剛進來的時候,就看見一些孩子穿著白大褂,戴著白口罩白帽子,拿著餐具拎著沉重的牛奶箱迎面而來。



個頭很小,一看就是低年級的小孩子。
我急忙問翻譯這是做什麼呢,翻譯告訴我,他們是幫廚的學生,
每天都抽到一個班,不管大小學生,都要參加,主要負責幫助廚房做飯、準備餐具等工作。



日本的小朋友,已經做好在等我們了,沒人先開始吃飯,等到我們的學生都坐下來,他們才動了筷子。



這是日本學生為我們準備的禮物,是他們畫的畫,做成小帽子放在桌子上。



我的對面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她幫助我解開牛奶瓶上的繩子,好懂得禮儀。



她立刻將繩子和封蓋分成兩個杯裝起來,還拿著杯向旁邊的中國學生走去,幫助他們分開裝。



我們的同學解開瓶子,就立刻有日本小朋友,接過取下來的繩子和瓶蓋。



杯子裡,垃圾就分離開了,為什麼這麼小的東西都要分開乘裝呢?



原來,塑料的包裝要放在左邊的垃圾桶,右面的紙質封蓋要在右面。
這就是垃圾分類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才會在整個社會延續實施下去。



看看日本小朋友吃飯的樣子,很努力的吃,湯已經一滴不剩了,菜也快吃完了。



我們的學生問:你們感覺快樂嗎?回答是響雷一樣的「快樂」。
當日本小朋友問我們同樣的問題,我們一片沉默,有人回答道:「不快樂。」這也許就是應試教育下,孩子的鬱悶吧。



這時候,我們的翻譯用日語說了句什麼,很多孩子高高舉起了手。
然後這些孩子,就跑到前面圍成一個圈,猜拳,玩石頭剪刀布。
最後一個一個被淘汰,剩下幾個勝出學生。



他們歡天喜地的跑到箱子裡拿了一支牛奶來喝。
原來,剩下沒發完的牛奶,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分發的。



牛奶喝完,飯菜吃光光,幾乎所有日本小朋友的午餐都是這個結果。



這個孩子剛才贏得了第二瓶牛奶,喝完後都倒著放在托盤裡。
這個微小的細節告訴我們,他們受過訓練,瓶子喝完後,都要倒著放,這樣不容易走路的時候倒下來,摔壞瓶子。



看到我們學生的剩飯和剩菜了嗎?看見我們的瓶子立著被端著走嗎?
這不能怪學生,我作為教師是很臉紅的,因為我們的教育沒有做到貫徹到細節。



吃剩下的飯菜,要分別倒在桶里,餐具要排隊放回原處的。



不知道你們注意沒有,每個日本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個小小的牙缸,吃飯後,他們就立刻刷牙,飯堂里就有敞開式的水池,很方便。
這樣的習慣,在學校里就養成,一生都會堅持的。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吃完了,下面的場面,就是終生難忘的了。
很多日本孩子開始自覺的擦桌子,幹活了。



沒有監工和指揮,各自找能幹的活。



有的同學負責把托盤疊的很高很整齊。



收碗的小女生



拎桶的小女孩。



這一組在收拾碗,裝籃子,疊放整齊。



小女生抱著大號的飯桶。



她還在盡心儘力的擦每一張桌子。



我相信,看著日本孩子歡天喜地的幹活,中國的家長們會感慨的。



想一想我們的孩子們在吃些什麼東西,從出生的那一刻,我們的孩子們就已經陷入了從毒奶粉開始的各種有毒物質的包圍之中,與本文這種將孩子視為未來的做法相比,我們的「未來」還是尚存在於口號階段,需要走的路途還是很遠很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編轉發這篇文章,同樣也只是希望親們「見多識廣」,然後形成自己的判斷,找到自己孩子最適合的教養方式,近來,抵日情緒頗高,但人家的優點和習慣,我們應該去學習。
養育孩子,台灣和日本國情不同,每個家庭的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原搬照抄」的做法很可能反而適得其反。各家生活各家經,還是那句話:多看多學多貯備,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大家、一起,努力吧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