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男棄「鐵飯碗」鑄劍被熱推?其實我們還該看看台灣郭常喜了!(圖+影)



其實還有像郭師傅一樣的人在默默守護、推廣。



郭常喜自幼承襲父祖世傳的刀劍工藝,早年主要承接製作高精密工業用刀,曾赴日學習鑄劍技術,還到中國收集寶劍名刀等相關書籍,仿造中國古代名劍鑄造各式兵器,得過全省美展等多項大獎,後於1990年成立興達港刀鋪,以推廣刀劍工藝文化為目標,並不斷研新技法,在1993年研發出摺疊鋼成功(不可控紋路),在1998年時更上一層樓成功研發可控紋路摺疊鋼。在2002年成立郭常喜藝術兵器文物館,2008年時榮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頒授之『台灣工藝之家』殊榮。



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中的青冥劍和400多件兵器,全都出自郭常喜之手,使他聲名大噪。知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也曾委託郭常喜打造他小說裡的兵器把玩。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競選總部也放置郭常喜贈送的鳳劍擋煞。



那麼現在,不妨讓我們去郭老師的文物館看看吧!

大家見過荊軻刺秦王「魚腸劍」嗎?或是依造古書作法打造的名器「干將莫邪劍」呢?來一趟位於高雄市茄萣區的「郭常喜藝術兵器文物館 」,集古今朝代各式刀劍於一堂,可別以為武器只是砍砍殺殺的刀劍而已,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兵器已不再上戰場,相對的,留下的是傳統工藝與歷代藝術的特 色,隨著不同朝代的特質,有不同時期的兵器,但也隨著兵器的不再被需要,像郭老師一樣的對於傳統鑄劍有研究的人愈來愈少,此傳統工藝也愈來愈珍貴。



郭老師是家中打鐵第三代的長子,從13歲開始打鐵繼承家業,憑藉著高超的手藝,不僅對兵器有研究,也為國內外廣大民眾製作手工餐廚用刀、生活鐵器等,



從前郭老師除了製作兵器,自己也蒐藏了不少各朝代的刀劍,文物館的林館長對於歷史兵器有相當的研究,最早也是郭老師的顧客,由於知道郭老師的蒐藏以及製作 兵器的手藝後,常與郭老師到全省舉辦相關的展覽,但因長期奔波在外,不僅耗時耗力,對於兵器也容易有相當的耗損,才因此於高雄茄萣這個地方找了可以做為文 物館的地點。



文物館於2002年10月正式開館。翌年4月通過文建會審察,榮列高雄縣地方文化館;再訪談中得知郭老師的蒐藏高達三千多件,而現場兩層樓的展出約一千多件兵器,所以館員告訴我們他們常常替換不同的內容,也讓民眾每隔一段時間都可以見到不同的內容。



文物館展示從石器時代、春秋戰國時代、秦代、三國、隨、唐、宋代到民國時期各類兵器,常在武俠小說、電影中見到的流星錘、戰士頭盔還有戰甲這裡也看得到!



干將劍、莫邪劍,這兩把劍有個傳說的故事,干將、莫邪是一對鑄劍夫妻,相傳戰國時期吳王要求干將造出一把絕世好劍,但干將在尋找素材上一直沒有突破,因此 相當煩惱,後來莫邪聽說若將人骨加於素材中可以鑄成好劍,因此投入火爐中讓干將鑄成了這兩把好劍;劍上有水波文的為雌劍莫邪,另一支則是雄劍干將,同時這 兩隻劍也是吳老師參展中獲得最好的作品。



在館藏中很多都是由郭老師依造古書記載來鑄造,像這把荊軻刺秦王所使用的「魚腸劍」,魚腸劍的名稱後代皆以藏於魚腹而名,但其實魚腸劍是因當時的鑄劍技術 已經能夠「摺疊鍛打」,於劍上自然形成的有如松樹皮般的紋路,有的則類似魚腸,因而得名,而據說這種「摺疊鍛打」的製作方式可讓刀劍呈現更硬質的屬性。



除了刀劍,現在還有盾甲也相當多樣,



台灣各族使用的刀器,於刀鞘上也可見到多樣畫的工藝圖騰,



郭老師最新研發的技術「傳統積層摺疊花紋鋼」,使用兩種不同軟硬的鋼材疊合、拉長,使鋼面表面呈現特殊的花紋,使傳統刀劍不再只是兵器,而是更具蒐藏意義的珍貴品。



另一段有趣的故事,在郭老師的訪談中得知,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鑄造師傅愈來愈少,因此只要有人想拜師學藝,他幾乎都會盡可能指導,因為傳統鑄造方式不 但要接觸到上千度的火爐,辛苦的鑄造過程總是讓許多學徒退縮;最近還有一名遠從蘇格蘭過來的學徒,因為在國外電視上看到郭老師的相關報導,還特地請台灣的 女友帶他來找郭老師拜師學藝,而郭老師因之前看過這位學生在國外一些手工製作的工藝品,覺得他很有潛力,也爽快的答應收他為徒弟呢!



當然,除了兵器刀劍外,在郭老師的工作室「興達刀鋪」也有許多刀,這些都是家家戶戶需要的菜刀,雖然傳統鑄劍不再被需要,但菜刀還是現代大家必備的。



但是郭常喜卻依然堅守在打鐵的火爐旁,他認為這輩子學習的打鐵工藝,是上天賦予他的使命,所以就是盡力做好每一件工作。始終不斷努力追求技藝的進展,繼而鑽研傳統摺疊鋼技術,從原本不願從事打鐵工作,到認定打鐵是這一生的使命,郭師傅回憶跟著嚴父艱苦學習的過程說:「古早跟我老爸在做,他很兇當然是很艱苦,老一輩的觀念,要求學徒要順他的心意,加上以前沒有機械一定要用手工搥打,吃苦的實在很多,我曾經說過不要做了,我老爸說沒關係,我用一條鐵鍊把你鍊在鐵鉆下,看你要跑去哪裡?」



「並不是為了以後留名,而是我們在世活著,上天給我們這個使命,我們就把想要做的使命完成,讓別人可以參觀,意思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就對了!」對於處世的態度,郭師傅覺得過去樸實、現在奸巧,只要信守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要心存貪念,就不會陷入他人引君入甕的陷阱。



目前,他除了把全部技術傳給徒弟,也在台南藝術大學研究所指導學生研究積層鋼,郭常喜只擔心技術無法傳承,不擔心晚輩超越自己,他說:「眉先生,鬚後長。」工藝不在學習的先後,而在如何後來居上。



點擊觀看影片:



引用來源:網路整理

同場加映:男子棄「鐵飯碗」隱居荒野鑄劍 每把刀劍價格竟逾百萬 本帖最後由 alilou 於 2015-4-14 18:40 編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