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暴名「快閃族」帶你快閃穿梭大街小巷
快閃是在國際流行開的一種無厘頭式的的遊戲,此後被運用於娛樂、商業和政治活動。在西方,人們借由快閃上街表達利益和政治訴求,成為聰明的“暴民”進行街頭“革命”。而“暴民”承諾“革命”沒有暴力,只有樂趣。
快閃(fash mob)是一群人透過互聯網或其它方式相約在一個指定的地點,在明確指定的時間,出人意料地同時做一系列指定的行為,然後迅速閃開。快閃起源於2003年美國紐約的曼哈頓,比爾·沃斯克召集了500余人,在紐約時代廣場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條機械恐龍,5分鐘後突然迅速離去,“快閃族”因此而聞名。
一股無厘頭式的“快閃暴走族”風潮從紐約開始,迅速橫掃世界各大都市,擴展至歐洲、亞洲等地。初期純為搞笑。被快閃過的內容包括:尖叫、鼓掌、扔枕頭、對著街頭雕塑膜拜……特點是無聊隨性。
《紐約時報》稱快閃族熱潮是“網絡演化出新社會關係的具體表現。”快閃被視為互聯網從線上走向線下的一種社交活動。
![]()
圖為當地時間2014年3月24日,德國法蘭克福,快閃族躺在步行區域,紀念二戰期間卡茨巴赫納粹集中營中的528名受害者。
快閃也被當成一種紀念方式。
當地時間2011年6月25日,韓國首爾,邁克爾·傑克遜的粉絲舉行快閃活動紀念他逝世兩周年。2009年7月8日,邁克爾·傑克遜首場快閃在瑞典舉行,此後歌迷將此作為一種懷念偶像的特殊方式。
![]()
圖為當地時間2014年6月22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兩名小女孩在街上觀看人們致敬邁克爾·傑克遜的快閃舞蹈。
快閃其行為往往出人意料,令旁觀者一頭霧水,也因此引人註意和圍觀。
![]()
圖為當地時間2011年1月29日,新加坡,一名路人圍觀購物區打扮成中國財神爺的快閃族。
當“快閃行動”被制作為“快閃影片”之後,在網絡有更大的傳播影響力。
![]()
圖為當地時間2013年6月6日,俄羅斯莫斯科,在韓國說唱歌手鳥叔到來之前,快閃族齊跳騎馬舞。
快閃活動已經不再只是獵奇和無聊的象徵,而是越來越多地帶上了目的性和針對性。人們逐漸將之運用於娛樂、商業、政治等活動。
當地時間2012年5月27日,印尼雅加達,美國流行歌手Lady Gaga的粉絲在一個商場準備快閃。
![]()
圖為當地時間2013年6月22日,烏克蘭基輔,約有100人參加“面粉大戰”這一快閃活動。
在一些快閃論壇,快閃者稱他們不接受違法建議,不妨礙社會和他人,他們只想跟不認識的人一起做做無聊而且愚蠢的事,集體宣泄某種情緒。
![]()
圖為當地時間2011月6月9日,美國紐約,一個快閃族在濱州車站進行沙灘派對,為希爾頓希爾頓榮譽客會做推廣。
隨著發展,快閃活動也更多地由公關公司或專業人士策劃,進行商業廣告和宣傳噱頭。
當地時間2011年3月23日,法國巴黎,參加“美麗的裸體”快閃活動的女子身著內衣跳舞,活動由法國電視臺舉辦。
![]()
圖為當地時間2013年1月13日,美國紐約,人們參加不穿褲子乘坐地鐵火車的快閃活動。
快閃被視為一種短暫的行為藝術。快閃族在公共空間進行有意義地展示,希望以這樣的形式引起公眾反應,傳遞他們的價值觀。
當地時間2013年5月1日,英國倫敦,動物權利活動家將臉化成獾在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fra)外面跳舞,抗議政府授權養牛戶撲殺穴居動物。
![]()
圖為當地時間2013年2月1日,臺北,快閃族躺在購物區的人行道上,要求共同關註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他們胸前的讀板寫著“保存南極,年輕人站起來”。
快閃活動成為參與者表達價值訴求和利益訴求的一種方式。
當地時間2013年3月28日,俄羅斯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約60名快閃族戴著防毒面具勸阻行人吸煙。
當地時間2011年12月15日,英國布萊頓,約50名母親參加公開哺乳快閃活動,抗議此前當地餐廳的食客詆毀一名公開哺乳的母親。
![]()
圖為當地時間2014年11月25日,法國馬賽,女子快閃抗議針對女性的暴力,特別是家庭暴力。
快閃行動沒有暴力,行動短暫,其本質不會發展成動亂和群體性事件,被視為有效的軟性“街頭革命”。
![]()
圖為當地時間2014年5月24日,烏克蘭基輔,一名男孩在一次快閃活動中向一張將普京描繪成德國納粹獨裁者希特勒的畫像扔雞蛋。
快閃族又被稱為聰明“暴民”(Smart Mobs)。
![]()
圖為當地時間2012年8月14日,蘇格蘭愛丁堡,抗議者戴著面具參加快閃,支持因言論被俄羅斯政府逮捕的朋克樂隊暴動小貓。
霍華德·萊茵戈德在《聰明暴民:下一輪社會革命》中指出:“越來越普及的網絡、手機、隨身裝置,將建構出一種全新的社會關系網——瞬間聚集的陌生人,像螞蟻群一樣在無組織、無領袖的狀態下,由集體意識做了一連串有意義的抉擇。除了好玩之外,快閃行動帶來了大規模的社會和政治革命。
當地時間2009年7月 13日,韓國首爾,警察圍住一名身上穿著象徵憲法標誌的快閃族。他們試圖舉行快閃批評韓國政府違反了憲法所規定的基本人權,標語上寫著:憲法奄奄一息。
![]()
圖為當地時間2012年5月18日,美國紐約,快閃黨在美國銀行窗口的對面打乒乓球,抗議警察、公共空間的管控以及金融體系。抗議者稱這是一場遊戲。
快閃被認為是一種好玩的社會實驗,激勵了更多人自發集會,證明他們能夠短暫地控制商業領域和公共領域。
![]()
圖為當地時間2011年5月9日,英國東倫敦大學的學生在白金漢宮外舉行“皇家快閃舞蹈”(Big Dance Royal Flashmob)活動,警察相覷而笑。
不同國家對快閃族的寬容程度也不盡相同。
當地時間2011年12月22日,俄羅斯莫斯科,快閃族舉行活動,抗議選舉舞弊行為。他們嘴上貼著標簽:不能說話,生活是令人害怕的。警察在地鐵裏監管。
當地時間2011年6月15日,白俄羅斯明斯克,警察擋在快閃活動者前。約一千人“通過社交網絡革命”聚集,希望通過一個快閃活動來表達自己渴望改變當前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生活,但遭到警察的驅散。
![]()
圖為2014年1月17日,江蘇鎮江,一企業臨時搭建醬油供應處,有十名"空姐"快閃至現場排隊打醬油。
快閃是香港和臺灣地區很盛行的活動,而一進入中國大陸就偏離了方向。按照我國法規,舉行集會須經過公安機關許可,快閃有聚眾擾亂公眾秩序之嫌。在中國,快閃只發展了形式而摒棄了實質,真正意義的快閃寥寥無幾,多是商業炒作。
而近日,《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規定“快閃”行為將在地鐵裏被禁止,屬於新型的危害地鐵公共安全的行為。快閃在中國遭到明令禁止。圖為2015年2月3日,鄭州東站候車大廳,民警在火車站玩“快閃”進行春運防範宣傳,吸引了民眾圍觀。
via:網易
本帖最後由 ute777 於 2015-5-14 17:04 編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