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台「低調處理」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
中國政府舉辦南京大屠殺78年的公祭儀式。與此事件直接或間接相關聯的日本、中國與台灣等,都不約而同地採取“低調”的方式關注。
逐漸被遺忘
在台灣,當天沒有一家台灣電視媒體對於“南京大屠殺”事件有報導,平面電子媒體只有《中時電子報》有簡述報導。往年的國民黨教育中,這事件一直是1950到70年代間出生的人民們都學過的。
而在台北西門的中山堂,則是有台灣政黨「新黨」的青年軍,帶領著黨員以及幾位中國交換生去獻花致意。新黨發言人王炳忠在接受BBC專訪時表示,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正義問題”,全世界的人都應該一起紀念這項悲劇,但執政的國民黨,明明擁有話語權,卻默不作聲,甚至否認自身“中國人”的主體性。
至今,許多年輕一代已經不太介意這事件,不論網路還是論壇都無法引起迴響。還有人覺得這跟台灣“沒有關聯”。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台灣屬於日本統治,就算要紀念,也是“國共兩黨”之間的事。
王炳忠接受專訪時坦言,這20年來的教育出現太大變化,以“獨派教育”為主的觀點逐漸為主流,漸漸讓年輕一輩對過去對“中華兒女”的歷史遺忘。但對許多台灣人士而言,現在的歷史教育正是“轉型期”,傳統大中國思維正漸漸失去舞台,台灣主體意識教育正蓬勃發展。
中國“語氣緩和”
比起去年儀式大張旗鼓,今年的南京大屠殺公祭規模小了許多,日本時事通信就認為,今年沒有一位國家高級幹部現身,而且用語上,從去年“30萬同胞遭到殺害”,轉為委婉的“30萬同胞飽受生靈塗炭之苦”,顯示中方對於中日關係改善有一定的顧忌。
日本NHK電視台及朝日新聞也在報導中提及,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的紀念談話里,舉辦公祭是“為了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是為了攜手開創和平美好的未來”,認為是中方有意將兩國關係推向好的方向。
更低調的“公祭”
縱使中國在今年10月將南京大屠殺列為“世界記憶名錄”,遭到日本抗議。但今年的“國家公祭日”卻也出乎意料的低調,不只國家主席習近平沒有出席儀式,國營的中央電視台,也只有在每一節的前5分鐘短暫介紹公祭當天的畫面跟談話,與去年的專題節目持續播放相差甚遠。
而在中國入口網路上的首個新聞條目,則是習近平“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工作原則”,南京大屠殺則變成一般的細體新聞條目。從電視到平面媒體,再到出席官員的層級,都讓這次的公祭儀式,變得不再相對盛大。擁有最大話語權的中國,語氣也不再激烈,在公祭上釋放數千隻和平鴿後,替今年的典禮畫下句點。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