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到天明?冬天這樣可能是肝太累
![]()
天氣越冷,肝越容易出狀況有人可能會感到奇怪,眼下,到杭州胡慶余堂、方回春堂、種德堂這些國葯老字號,自己花錢購買五芝,用來改善睡眠的人,每天有很多。“冬天失眠的人很多的。”胡慶余堂、方回春堂的老葯工見怪不怪地說。季節交替的時候,很多人睡不好,因為身體差,無法快速適應外界變化;春天到來的時候,很多人睡不好,因為春季肝病多發,肝病發作期間肯定睡不好。再就是大冬天,很多人會失眠,且天氣越冷越容易睡不好。為什麼呢?白天太累。快到年底了,工作壓力大,加上各種應酬較多,比較勞累,生物鐘可能會變得不規律,甚至會出現晝夜顛倒的情況,這個時候,肝病患者會出現肝功能惡化。經常熬夜。晚上11時至次日凌晨3時是血液歸肝的時間,也是肝臟最好的休息時間,但現在有很多人玩微信,無聊閱讀時間大大延長,朋友圈裡有幾百個“朋友”,還不好意思刪除,每天晚上睡覺前,在手機上不停閱讀,字又那麼小,一兩年下來,眼睛就看壞了。“肝開竅於目”,老是11點以後熬夜看微信,肝功能不出現異常才怪,結果就是睡眠不好。喝酒過多。冬天喝酒機會多,喝酒會加重損害肝細胞,甚至導致肝細胞壞死。肝不好,肯定睡不好。吃得太多。冬季氣溫較低,人的胃腸供血量增多,消化吸收功能增強,人容易餓。如果晚上吃太多,食物常常擾亂肝臟的寧靜,導致代謝紊亂,為肝病發生提供條件。吃得太少。冬季人體基礎消耗大,需要更多能量。但如今節食成風,餓著肚子上床,肝血虧虛,心神處於氣血不足狀態,睡不好。吃得太油。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分解,以產生更多能量,但過多的脂肪妨礙肝原合成,造成肝功能減退。老是鬱悶。天氣變冷最怕肝氣抑鬱,輕者使人神經衰弱、內分泌紊亂,重者可致精神失常、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並大大降低人體免疫能力,傷及肝氣,導致肝病。舊病複發。本來有肝病,或者腫瘤患者手術後元氣大傷,化療藥物用多了,肝腎都受損,老是做惡夢,出冷汗,白天人沒有精神,吃不下東西,失眠。“肝臟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臟不好,人生是黑白的”中醫怎麼看待肝?我們來聽聽名老中醫是怎麼說的。肝臟與其他器官關係。我們人體是世上最強大、最精密的“儀器”,每個臟器看似獨立,其實密切相關,臟與臟之間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肝與情緒的關係。中醫講,肝主怒,怒傷肝,肝血太重,就容易造成面紅耳赤,頭暈,頭疼,這種就是肝火旺的表現,中醫講“人卧血歸肝”,肝藏血,充足睡眠能養血的同時又可以充分的使肝氣得到一個疏泄,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肝火越來越旺,表現為情緒暴躁,愛發脾氣,所以說充足睡眠可以養肝,可以使情緒能夠達到非常好的境界。反過來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也利於養肝。肝與眼睛的關係。中醫里有一句話就是說肝和眼睛的關係,叫“肝開竅於目”,眼睛是肝臟的“窗口”。眼睛經常發花、眼角乾澀、看不清東西,除了視力下降引起的問題,也是肝臟功能衰弱的徵兆。凡非外傷引起的視力下降均與肝氣血虛有關,如果肝臟濕熱重,眼睛表現渾濁而黃,如果肝火很旺,眼睛表現紅甚至發炎,如果肝氣虧,看書稍久就容易疲勞,進一步虧下去,便成近視眼了。反過來眼睛太過疲勞,用眼不當也會影響到肝臟。肝是明目的源泉,肝養好了,眼睛自然好使。現在很多人開始縮減微信里的朋友圈,帖子太多,大多雞零狗碎,字太小,看的時間長了,眼睛就吃不消,真正的問題是,玩微信的危害直指肝臟,這個代價太大了,趕緊刪朋友圈。肝與心的關係。心主血脈,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調暢情志。所以心與肝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1)血液方面:心主血,推動血液在經脈內運行不息;肝藏血,貯藏血液並調節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的血量分布。心肝兩臟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2)精神和情志方面:心主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調暢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動,均以血液為物質基礎,而心肝兩臟在血液運行方面關係密切。所以心肝兩臟共同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心與肝相互影響,心肝陰血不足,往往互相影響。臨床上表現為心慌,心悸,面色不華,舌質淺淡,脈細無力,頭暈目眩,婦女月經澀少,失眠多夢等。現在很多西醫覺得奇怪,一些女的,白細胞老是很低,人沒有力氣,頭暈,查來查去查不出原因。有老中醫發現,這樣的女性往往吃得比較素,家庭關係不和睦,還有肝膽結石。這些人肝的疏泄、藏血功能都一般,所以不僅白細胞低,她血小板也低,血色素也低,是“血三低”。這樣的患者,疏肝才是關鍵。這個西醫沒有辦法,有患者聽老中醫指點,到老字號買來五芝自己煎著喝,困擾了10多年的“血三低”,兩個月後明顯改善了。因為靈芝類草藥是疏肝、安神的。肝與膽的關係。根據中醫的傳統理論,肝與膽互為表裡,生理關係同樣非常密切。肝主疏泄,膽主通降。膽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臟功能失常,勢必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膽汁排泄不暢也會影響肝的疏泄。從功能上看,膽囊也是肝臟的好幫手,肝臟分泌的膽汁儲存在膽囊內,一旦我們開始進食,膽囊就開始收縮,於是膽汁流入十二指腸、幫助脂肪的消化。肝與膽確實是一對“榮辱與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響膽,膽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膽結石,另一方面,膽結石、膽道蛔蟲或腫瘤,也會使細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臟乃至全身的感染。肝與脾的關係。肝與脾主要是疏泄與運化,生血與藏血的關係。脾的運化有賴於肝氣的條達,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來供養。若脾失健運,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氣鬱結,疏泄失職,影響脾胃升降,運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濕熱,上蒸肝膽,使肝膽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黃疸。由此可見肝病可傳脾,脾病可及肝,它們是互相影響的。肝與腎的關係。肝與腎主要是藏血與藏精的關係。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須要依賴腎精的滋養生化,腎精又須肝血化精不斷地補充,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資生。若腎陰不足、肝失滋養可引起肝陰不足、肝陽偏亢的所謂“水不涵木”的癥狀;反之,肝陽久亢,消爍陰精,也可加重腎陰虛損,出現頭痛、眩暈、腰膝腿軟,尿濁或水腫等症。這種關係主要表現在女子月經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肝與肺的關係。肝藏血,肺藏氣,肝氣與肺氣上下陰陽升降,以維持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運作,氣血的運行,雖有心臟主管,但須有肺主治節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約,兩臟對全身氣血的運行起著一定的作用。肝肺是相互影響的,如氣機升降失常,肝氣鬱結,氣鬱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肅,常見脅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證候。反之,肺失清肅,燥熱下行,也可影響及肝,肝失條達,疏泄不利,則在咳嗽的同時,出現胸脅引痛脹滿,頭痛頭暈,面紅目赤等肺燥傷肝(金不制木)的證候。說來說去,都在說肝有多重要,曾有這麼一句話,很形象:“肝臟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臟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女養肝,男養腎。冬天失眠的更多的是女性朋友,她們情緒豐富,體力有限,氣血經常不足,是流行世界的都市失眠症的主要受害者。那麼怎麼養呢?老葯工有好辦法。是要“輕手輕腳”來養的從護肝的角度看過去,偶爾喝醉一次酒,有幾天心情不怎麼好,都只是“蒼蠅”,真正傷害肝最厲害的,是失眠這隻“大老虎”。胡慶余堂、方回春堂的老葯工說,失眠最傷肝,晚上11點膽經開,這個時候睡不著,傷膽氣,膽氣一虛,全身臟腑功能下降;半夜1點到3點睡不好,肝無法解除掉毒物,產生不了新鮮血液,臉上就會出現青色。那麼,這隻“大老虎”怎麼打呢?胡慶余堂、方回春堂、北京同仁堂、種德堂的老葯工說,大人哄小伢兒入睡,要唱搖籃曲,不能唱搖滾樂。調理失眠,道理是一樣的。一是用藥要“輕手輕腳”。因為失眠的人,心、肝、脾、肺、腎五臟都受到影響,調理睡眠的草藥,藥性越溫和越好,味數越少越好。比方說自然生長的五芝中,五芝入五臟,青芝是入肝經的,玉芝是入肺經的,丹芝是入心經的,玄芝入腎經,黃芝入脾經,五芝的共同點是藥性溫和,補五臟虛勞。二是要對症下藥。五芝都是靈芝,但功能是有差別的。心神不寧的,要重用丹芝;肝氣鬱結的,要服疏肝理氣的青芝;肝腎兩虧的,要因人而異,金芝、玄芝、丹芝配伍應用。他們說,民間有以形補形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人蔘長得像人,參須像毛細血管,是人蔘強心功能的形象說法;自然生長五芝裡面的青芝長得像肝,是青芝調理肝經疾病的生動說法;丹芝是一個心形,用它寧心安神,也可以說是以形補形;玄芝像腎的形狀,肺主吸氣,腎主納氣,霧霾那麼厲害,要清肺,就要先補腎,他們就會加重玄芝的比例。老葯工說,沒有一個人生病了還開心得像看小品一樣的,病人大多肝氣鬱結,他們給病人配藥,有很多訣竅的,就是從安神著手,先讓病人睡著,“人卧血歸於肝”,肝血充盈,肝的疏泄就有了物質基礎,睡著了,毛病就好了一大半。中藥歷史幾千年,這個“仙草”那個“仙草”,為啥五芝的“仙草”名氣最大?因為五芝安神作用比其他草藥叫得應。“人卧血歸於肝”是中醫的發現,你躺在床上睡不著,整個人沒有處於休息狀態,這個時候,血是沒有辦法回到肝臟的,睡熟了,血就流到肝裡面去了,肝就得到了護養,得到了疏泄。科學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肝臟這個化工廠的解毒能力。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