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背後的八卦:你要知道,每個喜劇人都有一點悲劇人生

《我愛我家》背後的八卦:你要知道,每個喜劇人都有一點悲劇人生2016-06-23 蘿貝貝 嚴肅八卦 【嚴肅八卦(yansubagua)禁止未經許可轉載,[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ps當然歡迎你們把原文轉發到朋友圈本文與本人舊文《喜劇背後,悲歡人生》有部分重合。《我愛我家》里的於大媽金雅琴,去世了。最早看到這條消息,[email protected] 上然後是賈圓圓關凌的微博上。金雅琴的人生很豐富,也很傳奇。年輕時演話劇,風姿綽約80歲演《我們倆》,拿了東京電影節和金雞獎她也是張藝謀在《金陵十三釵》時期為新人女孩們選擇的老師,負責教會倪妮她們如何「風情萬種」但是,最終,新聞標題都選擇了這樣來介紹她:《我愛我家》里的於大媽。於大媽戴着紅袖箍抓壞人,為街坊們的生活操碎了心還要負責發讓老傅魂牽夢縈的流動紅旗 老傅、老胡、鄭千里加上於大媽,天堂里的他們,相見是應該是開心的。不知道為什麼每到夏天就想看《我愛我家》,好像是有一種,雖然我沒有暑假了精神上我還要過暑假的感覺。(同理還有《還珠格格》和《情深深雨蒙蒙》)那麼,也再講一遍《我愛我家》的八卦故事吧。一、請記住一個叫梁左的人。1993年《我愛我家》首播,最初被批評為「諷刺老幹部」遭到播出限制,之後卻年年重播,「經典」的呼聲越來越高。(誰能想到2015年之後老幹部竟然會變成若干個男明星的代稱呢……)《我愛我家》的初始創意來自英達,80年代末,英達留學美國,發現了情景喜劇,回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與父親英若誠討論情景喜劇在中國的本土化,之後英達找到編劇是王朔,然而,王朔在定下《我愛我家》名字之後不靠譜地消失了,指了一個人給他:梁左。(▲王朔和梁左)梁左答應得也很拿架:「是這樣的老英達,我最近呢正需要一大筆錢,所以你要是特別佩服我,使勁兒求我呢——我就受累給你幫這個忙。」英達說,就像曹禺之於焦菊隱,他找到了自己的曹禺。在字幕里,梁左的正式頭銜是「文學師」,在影視行業里只有他被這樣稱呼過。(這部戲也是非常尊重知識和智力的,梁左的酬勞高於演員。)但他配得上這個頭銜,梁左為《我愛我家》注入了精神內核。他把自己的家庭生活全部糅進了《我愛我家》。全劇的靈魂人物老幹部傅明,原型就是梁左的父親、前《人民日報》副總編輯范榮康。傅明是老爺子幹革命時的化名,而范榮康原名梁達,之後一直用自己做地下工作時的化名當筆名。此外,賈家的成員構成就是梁家的投射:知識分子兄長賈志國對應梁左自己;不務正業的弟弟賈志新對應梁左的弟弟梁天,由梁天本人出演(梁天身上有一種由內而外「不上班」的氣質)中文系的妹妹賈小凡,情況和梁左的妹妹梁歡相同(趙明明盛世美顏!!)此外,梁天還把妹妹梁歡拉進了編劇團隊。梁左點點滴滴攢着橋段,放進他的情景喜劇。「我原本是打算留給我的小說——直接拿諾貝爾獎的!要不是你們都一死兒地求我,能這麼隨便用到這破戲裡嗎?」英達認為梁左的話不是玩笑:「我知道的某些諾貝爾得主,從戲劇結構到人物語言,水平真的不如梁左。」帶着智慧的幽默是可貴的,也是《我愛我家》長久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現在市面上的很多新生代喜劇演員都只用誇張的扮相和方言來逗樂的時候,更顯出梁左式幽默的耐人尋味。「伸手不見六指的夜晚」很多段子不是孤零零的包袱,都是相互之間有邏輯的。最精彩的是街道準備培訓大媽抓壞人,老傅反駁如下:
「就你們街道那幫老太太,那都多大歲數了?平均年齡76。就這麼大的歲數,那還能抓住壞人嗎?她們能抓住的壞人,那壞人得多大歲數啊,那麼大歲數的壞人,還能改造得好嗎?就算改造好了那還有什麼用處呢?」
同學們看一看,這個笑話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鏈層層推進的呀。但梁左也是《我愛我家》最悲傷的後續。2001年梁左在43歲英年早逝。而就在梁左去世前不到一個月,他的父親,老傅的原型範榮康剛剛去世。現實中的梁家和電視劇里的賈家,命運似乎相差得太遠。後來人們翻看梁左的履歷時才發現他給中國喜劇做出過的貢獻。在晚會相聲輝煌的年歲里,《虎口遐想》、《特大新聞》、《小偷公司》、 《電梯奇遇》,全部來自梁左的創作。《虎口遐想》原本是梁左的小說作品,被姜昆一誇讚,改成了相聲,之後梁左開始寫相聲。梁歡上大學時聽自己的中文系老師這樣提起哥哥:「咱們北大不也出了一位畢業生,好像姓梁……叫梁什麼?不務正業寫相聲——居然還寫得挺好!」「居然」兩個字,背後百轉千回,跟文學青年的理想相比,相聲似乎太微不足道了,但那些相聲實實在在讓人開懷大笑過。小小的相聲是改革開放之後人們學習幽默的第一套教材,馮小剛自稱每拍一個片子之前都要聽一遍《小偷公司》。梁左「讓全國人民開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80年代初沒有商業,也沒有版權意識。一檔電視節目里姜昆回憶過,《虎口脫險》上春晚,梁左的稿費才幾百,姜昆表演拿一萬,他不好意思,送了梁左三千元。寫《我愛我家》時,梁左那句「正需要一大筆錢」不是玩笑,中國文聯國內部原副主任常祥霖見過梁左和姜昆商量事兒,後來他才知道,梁左告訴姜昆自己要去寫電視劇了,因為「要裝修房子,需要錢」。梁左去世之後,王朔和梁天在他的保險柜里發現了高利貸欠條。難以想象,在保險柜里有欠條的情況下,梁左是怎樣寫出一個一個漂亮包袱的。二、合家歡背後的狗血離婚仔細算起來,《我愛我家》其實是一個「家庭作坊」 ,英家和梁家的家庭成員構成了劇組的核心團隊。他們的社交關係又是演員的主要來源。電視劇的投資是1993年春節前英達和王朔一起找的,他們把英達堂弟英寧的舅舅馬景全拉入伙,成了電視劇的總製片人。英達的堂弟英壯是編劇團隊成員,在劇中客串「醫生」一角;英寧在劇中客串過《電視採訪》一集,飾演賈小凡的趙明明是英寧沒過門的媳婦兒;英達的父親、「國際話劇明星」英若誠出馬扮演老傅的死對頭胡學范,高知、留洋,等於演他自己。英達當時的妻子宋丹丹在《我愛我家》里完成了自己演藝生涯最出色的表演之一。和平是北京大妞、大鼓演員,帶着一不留神就漏出來的「舊社會藝人習氣」,粉絲喜歡稱呼她「著名大鼓表演藝術家和平女士」。在丈夫賈志國鬧婚外戀時,她恩威並施,輕而易舉渡過了家庭危機。這個角色至今還是宋丹丹最成功的表演之一。但生活里,宋丹丹的婚姻遠沒有和平這麼順利。拍攝《我愛我家》的時候,宋丹丹在片場有句著名的玩笑話:「作為演員容易嗎?白天得在這兒拍戲,晚上還得陪你們導演睡覺!」她沒有想到,拍戲期間,英達認識了編劇梁歡(也就是梁左的妹妹),此後生出一段情。1997年1月,宋丹丹和英達離婚,婚變的影響綿延數年。2007年宋丹丹出版自傳《幸福深處》,公開說明了離婚原因:
「離婚是我提出來的,因為我當時太寂寞了,我給英達打電話說我有外遇了,我們離婚吧,英達就答應了,離婚以後我們就通過一次電話說兒子的事情,就再沒有聯繫,而我的那段外遇在維持了一個月後也結束了。」
英達則在媒體上喊話稱宋丹丹是「裸露癖」。離婚後,英達很快和梁歡再婚,一部喜劇就這樣打亂了他們的家庭組合。2011年這場婚變重新被媒體關注,因為英達帶着自己的小兒子上電視節目秀父子情,宋丹丹在微博上直接說英達「不是人」,離婚後就沒有跟自己兒子巴圖聯繫,不盡做父親的責任。英達找了各種理由來解釋不見把巴圖的原因,最後有友人說,他們「有積怨」。《我愛我家》變成了二人事業生涯中一個尷尬的存在,它那麼成功,對婚變當事人來講又如此不堪。在2013年5月一家媒體的「廿年不忘《我愛我家》」的專題中,全劇班底只有宋丹丹沒有接受採訪。2002年英達上《藝術人生》,朱軍問他《我愛我家》里誰演得最好,英達說「誰也趕不上文興宇」,隻字不提宋丹丹。勞燕分飛的不止是英達和宋丹丹。《我愛我家》拍攝時,趙明明作為英寧的「非正式家屬」加入,後來他們低調地離婚了。2000年的媒體報道里還有英寧講述的恩愛故事,但八卦消息說,英寧在1998年前後就已另有所愛。趙明明2002年息影,淡出公眾視野。四、所有令人回味的好演員。《我愛我家》的明星客串陣容星光熠熠。姜武、夏雨、姜文,就一個鏡頭,據說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拖來的。《過把癮》CP王志文和江珊趙忠祥是以巨星姿態客串的。葛優客串演出季春生,是今年最火的表情包。還差一點有張國榮出現。英達在出演《霸王別姬》時認識了張國榮,受他天天收歌迷來信的啟發,設計了《心中的歌迷》一集,想讓張國榮客串演出,與小歌迷賈圓圓見面。張國榮已經同意帶自己的經紀人出場,可拍攝當天,劇組另一個主要演員臨時有事跑去石家莊,張國榮等不及要回香港拍戲,與經紀人一起離開劇組。張國榮的戲份無法替代,只能拿掉,劇組另找了一個演員扮演張國榮的經紀人,把這集草草收尾。順便台下觀眾席里還出現過馮小剛、王朔(陳凱歌也有畫面的但是我沒拉到。。。)此外《我愛我家》里有一批老演員出演大院里的各色老頭老太太,陣容比年輕的客串明星更為輝煌:「容嬤嬤」李明啟、80歲拿金雞獎的金雅琴、《渴望》里演劉慧芳媽的韓影、《編輯部的故事》里扮演老編輯的張瞳。很多人不知道,演老傅的文興宇,出演《我愛我家》的時候才52歲,老態靠化妝完成,嗓音則是他故意模仿的「老幹部腔」,這聲音成了此後文興宇的演出標配。(文興宇從《我愛我家》到《家有兒女》都老爺爺模樣只是因為早年在扮老啊……)他的命運也和老傅的角色有點微妙的聯繫。《我愛我家》中,傅明說自己從小愛抽煙:「凡是點着了能冒煙兒的,除了導火索我都抽過。」有一集老傅還被誤診了癌症而文興宇本人的煙癮比傅明還大,每個和他合作的人都對他的「煙不離手」印象深刻。2006年文興宇被查出肺癌,次年去世。———————八卦講完了,再來一點廢話。為什麼反覆刷《我愛我家》?因為這部戲是有智力的幽默,是所有精湛的表演,還有——是我永遠不會回來的童年。我常常會在看劇的時候產生一種我還能回到1994年的錯覺,我外公家裡也有過那樣的廚房和冰箱。那樣一套沙發,和我們看小電視的時光。那時候我們都揣着一個香港夢每年夏天都沒有空調,日子也過來了BB機非常時髦媽媽和阿姨都不怎麼會化妝100塊錢是天文數字點點滴滴,就是舊時光的活化石。有粉絲考證過,從《我愛我家》的外景看,那棟房子在西便門的楊柳北里,網上甚至有專門的朝聖遊覽教程。不好意思地說,我也去過。每一個去那裡的人都會幻想忽然進入時光隧道回到1994年。但沒有,院子里連葡萄架都沒有。你只能腦補,這裡曾經有一個葡萄架,就像小時候我們家附近那個一樣。沒有空調的晚上,大家一起坐在這裡乘涼,身上有花露水的味道,天上有星星。是的 ,懷舊的人挺沒勁的,有濾鏡而已,美化了呀。可這仍然是百看不厭的娛樂,這部戲,永遠能讓我回到1994年,只有快樂的那部分。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娛樂新聞資訊?
下載【GigCasa 激趣網】手機應用Android版 iPhone版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